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伪满时期文艺统治机构及政策概述 | 第10-19页 |
第一节 文艺统治机构的设立及美术政策的出台 | 第10-13页 |
一、弘报处的成立及其职能 | 第10-11页 |
二、《艺文指导纲要》的出台及作用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美术活动主要形态 | 第13-19页 |
一、美术教育机构 | 第13-16页 |
二、地区美术团体 | 第16-17页 |
三、美术展览活动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纪念伪满“建国”十周年活动与美术展览 | 第19-42页 |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背景下的伪满洲国美术活动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纪念伪满“建国”十周年其他文艺活动 | 第21-27页 |
一、纪念“建国”十周年文艺活动 | 第21-23页 |
二、第五回“满洲国美术展览会”与时局美术展览会 | 第23-25页 |
三、创建满洲艺文联盟 | 第25-27页 |
第三节“军国主义美术展览”的缘起、制度及其参展作品类型分析 | 第27-42页 |
一、“军国主义美术展览”的缘起 | 第27-32页 |
二、军国主义美术展览审查机制的本质 | 第32-33页 |
三、参展作品及其类型分析 | 第33-42页 |
(一)陆军作战记录画部 | 第34-36页 |
(二)油画部 | 第36-37页 |
(三)日本画部 | 第37-39页 |
(四)现地将士、军属、伤病兵的作品 | 第39-40页 |
(五)雕刻部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伪满美术活动的历史影响 | 第42-46页 |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伪满美术的殖民本质 | 第42-43页 |
一、伪满洲国成立之初文化政策的建立 | 第42-43页 |
二、1942 年之后的美术发展形态 | 第43页 |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伪满美术的历史影响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