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黄土的分布 | 第11页 |
1.1.2 黄土的特性 | 第11页 |
1.1.3 大断面富水黄土隧道的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大断面富水黄土隧道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施工机械及被套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论文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黄土力学影响因素及大断面富水黄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 第18-27页 |
2.1 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2.1.1 含水率对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18-22页 |
2.1.2 结构构造特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2.1.3 形成年代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3页 |
2.2 大断面富水黄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 第23-27页 |
2.2.1 开挖工法评价 | 第23-25页 |
2.2.2 加固措施及要点 | 第25-27页 |
3 大断面黄土隧道室内试验及现场监控量测分析 | 第27-58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7-29页 |
3.1.1 工程地质 | 第27页 |
3.1.2 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 第27-28页 |
3.1.3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 第28-29页 |
3.2 室内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3页 |
3.2.1 水平向三轴抗剪 | 第29页 |
3.2.2 竖向三轴抗剪 | 第29-30页 |
3.2.3 液塑限 | 第30-31页 |
3.2.4 弹性模量试验 | 第31-33页 |
3.3 王家沟隧道DK983+892断面施工监控量测与分析 | 第33-56页 |
3.3.1 现场监控量测简要 | 第33-34页 |
3.3.2 现场监控量测结果 | 第34-56页 |
3.4 小结 | 第56-58页 |
4 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工法优化研究 | 第58-91页 |
4.1 有限元模型及模拟工况简介 | 第58-61页 |
4.1.1 有限元模型 | 第58-59页 |
4.1.2 模拟工况 | 第59-61页 |
4.2 不同开挖工法优化 | 第61-69页 |
4.2.1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1-68页 |
4.2.2 小结 | 第68-69页 |
4.3 开挖顺序和临时支撑优化 | 第69-71页 |
4.3.1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9-71页 |
4.3.2 小结 | 第71页 |
4.4 不同台阶长度优化 | 第71-80页 |
4.4.1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1-79页 |
4.4.2 小结 | 第79-80页 |
4.5 不同进尺长度优化 | 第80-89页 |
4.5.1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80-88页 |
4.5.2 小结 | 第88-89页 |
4.6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89-91页 |
4.6.1 结果对比 | 第89-90页 |
4.6.2 小结 | 第90-91页 |
5 黄土隧道施工机械及配套技术研究 | 第91-104页 |
5.1 隧道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 第91-93页 |
5.1.1 隧道设备配套的基本原则 | 第91-92页 |
5.1.2 隧道设备选型的影响因素 | 第92-93页 |
5.2 岩体隧道设备配套与黄土隧道设备配套机械选型的异同点 | 第93-98页 |
5.2.1 岩体隧道与黄土隧道机械设备配套共同点 | 第93-97页 |
5.2.2 岩体隧道与黄土隧道机械设备配套区别 | 第97-98页 |
5.3 定远黄土隧道机械选型分析 | 第98-103页 |
5.3.1 定远黄土黄土隧道施工概况 | 第98-100页 |
5.3.2 机械选型对比分析 | 第100-103页 |
5.4 小结 | 第103-10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6.1 结论 | 第104-106页 |
6.2 展望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