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内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思路 | 第16-18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农村电子商务概述 | 第18-24页 |
2.1 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要素 | 第19-20页 |
2.3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意义 | 第20-22页 |
2.4 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 第22-24页 |
2.4.1 B2B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 第22-23页 |
2.4.2 B2C模式(business to consumer) | 第23页 |
2.4.3 C2C模式(consumer to consumer) | 第23页 |
2.4.4 A2A模式(agent to agent) | 第23页 |
2.4.5 A2C模式(agent to consumer) | 第23-24页 |
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典型发展模式类型 | 第24-30页 |
3.1 丽水遂昌-售卖标准化道路 | 第24-25页 |
3.2 陇南成县-整合道路 | 第25-26页 |
3.3 白城通榆-品牌化道路 | 第26页 |
3.4 南京高淳-特色产业、商务集群式道路 | 第26-27页 |
3.5 淮安洪泽-中层福射、四位一体式道路 | 第27-28页 |
3.6 徐州沙集-自下而上、产业转型式道路 | 第28-30页 |
4.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类型对比分析 | 第30-38页 |
4.1 不同模式相似特点 | 第30-31页 |
4.1.1 农产品电子商务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大 | 第30页 |
4.1.2 农村互联网基本全面覆盖 | 第30-31页 |
4.1.3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迅速发展 | 第31页 |
4.2 不同模式之间差异性 | 第31-33页 |
4.2.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 第31页 |
4.2.2 交易主体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认识方面 | 第31-33页 |
4.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改进意见 | 第33-38页 |
4.3.1 基本状况阐述 | 第33页 |
4.3.2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第33-35页 |
4.3.3 提高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 第35页 |
4.3.4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 第35-36页 |
4.3.5 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 第36-38页 |
5.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路径选择 | 第38-40页 |
5.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区域性分析 | 第38页 |
5.2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技术性分析 | 第38-39页 |
5.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路径选择 | 第39-40页 |
5.3.1 传统产业衍生的发展路径 | 第39页 |
5.3.2 基层政府引导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 第39页 |
5.3.3 地方特色农产品驱动的发展路径 | 第39-4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6.1 结论 | 第40页 |
6.2 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