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复合地基的定义 | 第11-12页 |
1.3 复合地基的分类 | 第12-14页 |
1.3.1 按增强体的方向分类 | 第12页 |
1.3.2 按成桩材料分类 | 第12-13页 |
1.3.3 按桩体刚度(或者强度)分类 | 第13-14页 |
1.4 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 | 第14-15页 |
1.5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研究 | 第15-18页 |
1.5.1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5.2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3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效用及承载力分析 | 第19-33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效用及设计参数 | 第19-22页 |
2.2.1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效用 | 第19-21页 |
2.2.2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 | 第21-22页 |
2.3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22-25页 |
2.3.1 褥垫层的调节作用 | 第22-23页 |
2.3.2 桩、土受荷载的特性 | 第23-25页 |
2.4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分析 | 第25-32页 |
2.4.1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模型 | 第25-26页 |
2.4.2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 第26-28页 |
2.4.3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 第28-30页 |
2.4.4 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研究 | 第33-45页 |
3.1 概述 | 第33页 |
3.2 常用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 | 第33-36页 |
3.3 考虑加固区竖向非线性变形桩土应力比计算分析 | 第36-43页 |
3.3.1 加固区土体模量随荷载变化的关系 | 第36-37页 |
3.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3.3 桩土应力比主要推导过程 | 第38-43页 |
3.4 工程实例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现场试验研究 | 第45-58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现场试验 | 第45-50页 |
4.2.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5-48页 |
4.2.2 试验方案与准备 | 第48页 |
4.2.3 桩土应力比现场试验监测 | 第48-50页 |
4.3 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4.4 桩身正应力与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 | 第51-52页 |
4.5 中性点位置随Ec/Esb的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4.6 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及讨论 | 第53-57页 |
4.6.1 垫层模量的影响 | 第53页 |
4.6.2 垫层厚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4.6.3 桩间土模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4.6.4 置换率的影响 | 第55页 |
4.6.5 桩长的影响 | 第55-56页 |
4.6.6 内摩擦角的影响 | 第56-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及工程实践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