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漏斗自卸车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位置测定技术与车辆定位 | 第14-17页 |
1.3.1 位置测定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1.3.2 定位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1.4 RFID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RFID系统概述 | 第20-30页 |
2.1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1.1 RFID系统组成 | 第20-21页 |
2.1.2 RFID系统工作流程 | 第21页 |
2.2 电子标签介绍 | 第21-28页 |
2.2.1 电子标签分类及特点 | 第21-22页 |
2.2.2 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组成 | 第22-23页 |
2.2.3 无源RFID标签工作机制与相应的系统 | 第23-27页 |
2.2.3.1 电感耦合模式(Inductive Coupling) | 第23-24页 |
2.2.3.2 电感耦合无源RFID系统 | 第24页 |
2.2.3.3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 | 第24-25页 |
2.2.3.4 电磁反向耦合无源RFID系统 | 第25-27页 |
2.2.4 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 | 第27-28页 |
2.3 阅读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2.3.1 阅读器结构 | 第28页 |
2.3.2 阅读器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2.4 RFID关键技术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漏斗自卸车定位系统设计 | 第30-49页 |
3.1 系统条件与要求 | 第30-31页 |
3.1.1 漏斗车已知条件 | 第30页 |
3.1.2 列车卸货动动作与定位要求 | 第30-31页 |
3.2 车轮传感器定位方法 | 第31-32页 |
3.2.1 YJ系列铁路有源车轮传感器 | 第31页 |
3.2.2 CG3型铁路有源车轮传感器 | 第31-32页 |
3.3 无源RFID系统定位设计 | 第32-37页 |
3.3.1 基于无源RFID测距定位 | 第33-36页 |
3.3.1.1 前向链路测距 | 第33-34页 |
3.3.1.2 反向链路测距 | 第34-35页 |
3.3.1.3 相位测距 | 第35页 |
3.3.1.4 RSSI值测距 | 第35-36页 |
3.3.2 无源RFID非测距定位 | 第36-37页 |
3.4 无源RFID阅读器射频前端部分设计 | 第37-42页 |
3.4.1 收发隔离器 | 第38-40页 |
3.4.2 接收通道设计 | 第40-41页 |
3.4.3 发射通道设计 | 第41-42页 |
3.5 无源RFID标签RSSI值检测 | 第42-48页 |
3.5.1 信号到达阅读器的RSSI值检测 | 第42-45页 |
3.5.2 信号到达无源标签的RSSI值获取方法 | 第45-46页 |
3.5.3 阅读器内回波峰值检测法 | 第46-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控制系统总体构成与控制策略 | 第49-56页 |
4.1 系统已知条件与控制要求 | 第49-50页 |
4.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50-51页 |
4.3 系统各部分功能说明 | 第51-52页 |
4.4 系统卸货控制策略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仿真与实验 | 第56-68页 |
5.1 仿真分析 | 第56-59页 |
5.1.1 阅读器到无源标签的能量传输仿真 | 第56-57页 |
5.1.2 无源电子标签到阅读器的能量传输仿真 | 第57-58页 |
5.1.3 RSSI的对数-常态模型 | 第58-59页 |
5.2 系统实验 | 第59-67页 |
5.2.1 RSSI随距离变化关系 | 第61-63页 |
5.2.2 定位实验 | 第63-67页 |
5.2.2.1 测距定位实验 | 第63-65页 |
5.2.2.2 非测距定位实验 | 第65-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