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网络化治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快递行业治理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网络化治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9-25页 |
2.1 网络化治理的概念和内涵 | 第19-21页 |
2.1.1 设计网络 | 第19页 |
2.1.2 连接的纽带 | 第19-20页 |
2.1.3 网络与责任困境 | 第20页 |
2.1.4 网络化治理的能力建设 | 第20-21页 |
2.2 网络化治理的特征 | 第21-22页 |
2.2.1 多元主体参与 | 第21页 |
2.2.2 伙伴关系网络 | 第21-22页 |
2.2.3 共同价值链接 | 第22页 |
2.2.4 动态治理过程 | 第22页 |
2.3 网络化治理的运行机制 | 第22-25页 |
2.3.1 信任机制 | 第22-23页 |
2.3.2 协调机制 | 第23页 |
2.3.3 整合机制 | 第23-24页 |
2.3.4 维护机制 | 第24-25页 |
3 广西地市级快递行业监管理现状与问题 | 第25-34页 |
3.1 快递业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3.1.1 快递业的定义 | 第25页 |
3.1.2 快递业的特点 | 第25-26页 |
3.1.3 快递行业监管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2 广西地市级快递行业监管现状 | 第27-29页 |
3.2.1 快递行业监管部门的组织机构 | 第27-28页 |
3.2.2 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内容 | 第28-29页 |
3.2.3 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政策法规 | 第29页 |
3.3 广西地市级快递行业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3.3.1 政府部门方面 | 第29-31页 |
3.3.2 市场主体方面 | 第31-33页 |
3.3.3 社会公众方面 | 第33-34页 |
4 快递行业网络化治理的实践初探 | 第34-43页 |
4.1 柳州市快递行业网络化治理的案例分析 | 第34-35页 |
4.1.1 案例选取原因 | 第34页 |
4.1.2 实施背景 | 第34-35页 |
4.1.3 网络化治理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 第35页 |
4.2 柳州市快递行业网络化治理的运作流程 | 第35-40页 |
4.2.1 初步探索阶段:“诚信守诺规范服务”活动(2013年-2014年) | 第35-37页 |
4.2.2 成熟发展阶段:“诚信经营规范服务”活动(2015年-至今) | 第37-40页 |
4.3 基于网络化治理视角的案例剖析 | 第40-43页 |
4.3.1 柳州市快递行业网络化治理的特征 | 第40-41页 |
4.3.2 柳州快递行业网络化治理实践亟待完善之处 | 第41-43页 |
5 快递行业网络化治理对策分析 | 第43-49页 |
5.1 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网络 | 第43-44页 |
5.1.1 形成多主体共同的价值观 | 第43页 |
5.1.2 选择并培育多元合作伙伴 | 第43-44页 |
5.2 培养提升主体间的协作能力 | 第44-45页 |
5.2.1 构建合作机制实现资源整合 | 第44-45页 |
5.2.2 建立网络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 | 第45页 |
5.2.3 形成高效畅通的沟通表达机制 | 第45页 |
5.3 健全网络责任体系 | 第45-47页 |
5.3.1 明确多元治理主体的职责 | 第45-46页 |
5.3.2 建立有效的维护保障机制 | 第46-47页 |
5.4 不断提升政府主体的网络治理能力 | 第47-49页 |
5.4.1 不断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 第47页 |
5.4.2 加强与网络化治理相适应的人才储备与培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