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4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第14-16页
        一、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二、研究思路与篇章安排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19页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7-1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9-31页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4页
        一、国际贸易结构的相关理论第19-22页
        二、技术进步的相关理论第22-24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24-31页
        一、技术进步测度的相关研究第24-26页
        二、技术进步产生来源的相关研究第26-28页
        三、进口商品结构及其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研究第28-29页
        四、现有文献的总结和评述第29-31页
第三章 进口商品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机理第31-45页
    第一节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与研发模型第31-34页
        一、产品的生产第31-33页
        二、研发活动第33-34页
    第二节 中间品进口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第34-42页
        一、中间品进口结构的直接效应第34-37页
        二、中间品进口结构的间接效应第37-42页
    第三节 最终产品进口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第42-43页
        一、最终产品进口结构的价格效应第42页
        二、技术进步方向的变化第42-4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特征第45-65页
    第一节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特征第45-55页
        一、数据说明与指标设计第45-48页
        二、基于资本品、中间产品与消费品的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第48-50页
        三、基于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第50-52页
        四、基于要素密集度的中国资本品、中间产品与消费品进口商品结构第52-55页
    第二节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5-59页
        一、进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机制第55-56页
        二、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分析第56-59页
    第三节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特征第59-64页
        一、技术进步方向的测度方法第59-60页
        二、基于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的中国技术进步方向第60-62页
        三、基于技术进步方向指数的中国技术进步方向第62-63页
        四、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与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的比较分析第63-64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影响的实证分析第65-85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第65-68页
        一、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第65-67页
        二、数据来源第67-68页
    第二节 进口商品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关联分析第68-70页
        一、各类型商品进口结构与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的相关分析第68-69页
        二、对数化的各类型商品进口商品结构与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相关分析第69-70页
    第三节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第70-74页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第70-71页
        二、协整关系检验第71-73页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第73-74页
    第四节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74-79页
        一、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74-78页
        二、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78-79页
    第五节 方差分解分析第79-80页
    第六节 模型的稳健性与合理性分析第80-83页
        一、稳健性分析第80-81页
        二、合理性分析第81-83页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第85-92页
    第一节 基本结论第85-87页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第87-92页
        一、贸易结构政策的优化与选择第87-90页
        二、贸易结构政策以外的其它政策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附录第97-103页
后记第103-10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史密森学会的创立及其初期活动研究(1836-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