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石墨相氮化碳的功能化及其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2页
    1.1 前言第13-14页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4-15页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5-17页
    1.4 电池的器件结构第17-22页
        1.4.1 肖特基型电池第17页
        1.4.2 双层异质结电池第17-18页
        1.4.3 体相异质结电池第18-19页
        1.4.4 叠层电池第19-21页
        1.4.5 正型与反型电池第21-22页
    1.5 电池器件的组成材料第22-25页
        1.5.1 电极材料第22页
        1.5.2 光活性层材料第22-24页
        1.5.3 缓冲层材料第24-25页
    1.6 电池器件的制备及表征第25-28页
        1.6.1 电池的制备第25-26页
        1.6.2 电池的性能参数与表征第26-28页
    1.7 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第28-31页
        1.7.1 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及性质第28-29页
        1.7.2 石墨相氮化碳的应用第29-31页
    1.8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42页
第二章 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掺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层第42-66页
    2.1 前言第42-44页
    2.2 实验部分第44-46页
        2.2.1 试剂与原料第44页
        2.2.2 C_3N_4量子点的制备第44-45页
        2.2.3 电池器件的制备第45页
        2.2.4 测试与表征第45-4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6-59页
        2.3.1 体相g-C_3N_4与C_3N_4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第46-50页
        2.3.2 体相g-C_3N_4与C_3N_4量子点掺杂对反型器件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0-53页
        2.3.3 C_3N_4量子点掺杂对活性层薄膜形貌的影响第53-54页
        2.3.4 C_3N_4量子点掺杂对活性层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2.3.5 C_3N_4量子点掺杂对电池器件界面以及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第56-59页
    2.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第三章 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修饰氧化锌作为电子传输层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第66-82页
    3.1 前言第66-67页
    3.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3.2.1 材料第67-68页
        3.2.2 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的制备第68页
        3.2.3 电池器件制备第68-69页
        3.2.4 测试与表征第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76页
        3.3.1 体相g-C_3N_4与C_3N_4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第69-72页
        3.3.2 C_3N_4量子点修饰ZnO对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第72-74页
        3.3.3 C_3N_4量子点修饰ZnO对电池器件性能的提升机理第74-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第四章 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第82-96页
    4.1 前言第82-84页
    4.2 实验部分第84-85页
        4.2.1 材料第84页
        4.2.2 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P-GO)的制备第84页
        4.2.3 电池器件制备第84-8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5-91页
        4.3.1 P-GO作为空穴传输层的电池器件性能第85-88页
        4.3.2 P-GO作为空穴传输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理第88-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第五章 石墨相氮化碳/富勒烯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产氢中的应用第96-125页
    5.1 前言第96-98页
    5.2 实验部分第98-99页
        5.2.1 试剂与原料第98页
        5.2.2 石墨相氮化碳/富勒烯杂化材料的合成第98页
        5.2.3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98-99页
        5.2.4 测试与表征第9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9-117页
        5.3.1 g-C_3N_4C_(60)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99-109页
        5.3.2 g-C_3N_4/C_(60)杂化材料的微观形貌第109-111页
        5.3.3 g-C_3N_4C_(60)杂化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第111-113页
        5.3.4 g-C_3N_4/C_(60)杂化材料光催化产氢作用机理第113-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25-128页
    6.1 全文总结第125-126页
    6.2 展望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托尔金的幻想文学观论儿童幻想小说经典的“第二世界”
下一篇:论凯瑟琳·安·波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