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7-18页 |
(二) 资料收集过程 | 第18-19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点的概况及其环境问题现状 | 第20-25页 |
一、田野点概况 | 第20-21页 |
(一) A村简介 | 第20-21页 |
二、A村内源污染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一) 农业面源污染 | 第21-23页 |
(二)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转型与变迁:农村生活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第25-32页 |
一、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 第25-28页 |
(一) 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 | 第26-27页 |
(二) 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 第27-28页 |
(三) 居住方式转变和农村建筑垃圾 | 第28页 |
二、农业生产的转型与变迁 | 第28-32页 |
(一) 农业生产向工业生产的转变 | 第29-30页 |
(二)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农村生活者的价值观与农村内源污染问题 | 第32-42页 |
一、从"安贫"到"求富":农村公共环境空间物质化 | 第32-33页 |
二、农村"公"环境与生活者"私"观念 | 第33-34页 |
三、农村道德文化的衰落与环境问题 | 第34-38页 |
(一) 农村传统道德规范的衰落与环境行为的失范 | 第34-36页 |
(二) 农村内源污染成因背后的文化逻辑 | 第36-38页 |
四、农村生活者环境意识的低下 | 第38-42页 |
(一) 遵循"惯习"的环境意识 | 第39页 |
(二) 具有依赖性的环境意识 | 第39-40页 |
(三) 环境主体意识的差异性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熟人社会情境下的农村内源环境污染成因 | 第42-48页 |
一、农村社会关系与内源污染问题 | 第42-44页 |
(一) 农村权力结构变动与农村环境的治理 | 第42-44页 |
(二) 农村社会关系的转变与环境行为选择 | 第44页 |
二、农村社会流动与环境风险 | 第44-46页 |
三、农村熟人社会"差序格局"下的农村内源污染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