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研究资料 | 第12-14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2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3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第12-13页 |
4.1 脱落的标准 | 第12-13页 |
4.2 脱落病例的处理 | 第13页 |
5 病例分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 治疗药物及仪器设备 | 第14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4页 |
2.1 术前处理 | 第14页 |
2.2 手术方法 | 第14页 |
3 术后一般治疗 | 第14-15页 |
4 分组处理 | 第15页 |
4.1 试验组 | 第15页 |
4.2 对照组 | 第15页 |
5 评价指标 | 第15-16页 |
5.1 VAS评分 | 第15页 |
5.2 ODI评分 | 第15页 |
5.3 JOA评分 | 第15页 |
5.4 临床疗效评定 | 第15-16页 |
6 统计学分析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17-22页 |
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17-18页 |
2 VAS评分的比较 | 第18-19页 |
3 ODI评分的比较 | 第19-20页 |
4 JOA评分的比较 | 第20-21页 |
5 临床疗效评定 | 第21页 |
6 不良事件及随访结果 | 第21-2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2-30页 |
1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 第22-23页 |
1.1 经皮椎间孔镜的优势 | 第22页 |
1.2 经皮椎间孔镜的不足 | 第22页 |
1.3 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神经痛的的可能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2 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神经痛的的处理方案 | 第23-24页 |
2.1 中医治疗现状研究 | 第23页 |
2.2 西医治疗现状研究 | 第23-24页 |
3 电针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的机制研究 | 第24-26页 |
3.1 取穴依据 | 第24-26页 |
3.2 对化学炎症因子的调节 | 第26页 |
3.3 对中枢神经递质的调节 | 第26页 |
3.4 对神经电生理的调节 | 第26页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4.1 VAS评分的分析 | 第26-27页 |
4.2 ODI评分的分析 | 第27页 |
4.3 JOA评分的分析 | 第27页 |
4.4 总体评价 | 第27-28页 |
5 电针应用的注意事项 | 第28页 |
5.1 电针波型选择 | 第28页 |
5.2 电针干预时间窗选择 | 第28页 |
6 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附录 | 第35-39页 |
附录A | 第35-36页 |
附录B | 第36-37页 |
附录C | 第37-38页 |
附录D | 第38-39页 |
文献综述 | 第39-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