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导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 本课题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及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及综述 | 第15-22页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 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1.4.1 重难点 | 第22-23页 |
1.4.2 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相关理论与基本概念 | 第24-33页 |
2.1 人本关怀的理论根基 | 第24-27页 |
2.1.1 逻辑起点:“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 | 第24-25页 |
2.1.2 思想核心:人的本质论 | 第25-26页 |
2.1.3 价值归宿: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第26-27页 |
2.2 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概念 | 第27-30页 |
2.2.1 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 | 第27-29页 |
2.2.2 农民工市民化的特点 | 第29-30页 |
2.3 人本关怀问题相关概念 | 第30-33页 |
2.3.1 “人本”与“关怀”的内涵 | 第30-31页 |
2.3.2 “人本关怀”的内涵 | 第31-33页 |
3 农民工市民化人本关怀的内在要求和现实意义 | 第33-37页 |
3.1 农民工市民化人本关怀的内在要求 | 第33-35页 |
3.1.1 确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归宿 | 第33页 |
3.1.2 农民工素质的整体提升 | 第33-34页 |
3.1.3 农民工社会交往的普遍进行 | 第34-35页 |
3.2 农民工市民化人本关怀的现实意义 | 第35-37页 |
3.2.1 确立农民工的主体地位 | 第35-36页 |
3.2.2 引导和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实际进程 | 第36-37页 |
4 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 | 第37-47页 |
4.1 制度与社会层面分析 | 第37-42页 |
4.1.1 不健全的土地流转和土地征用制度 | 第37-38页 |
4.1.2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附着其上的不平等待遇 | 第38-40页 |
4.1.3 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的阻碍 | 第40页 |
4.1.4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 | 第40-42页 |
4.2 农民工个体层面分析 | 第42-47页 |
4.2.1 积极因素 | 第42-43页 |
4.2.2 消极因素 | 第43-47页 |
5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人本关怀的路径探索 | 第47-60页 |
5.1 指导理念 | 第47-51页 |
5.1.1 自由理念 | 第47-49页 |
5.1.2 平等理念 | 第49-50页 |
5.1.3 共享发展理念 | 第50-51页 |
5.2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人本关怀的建议 | 第51-60页 |
5.2.1 制度政策方面的建议 | 第52-57页 |
5.2.2 针对农民工个体融入城市的建议 | 第57-60页 |
6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