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接触问题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桩—土接触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土体细观结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水泥土—土接触面直剪试验研究 | 第18-40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试验概况 | 第18-23页 |
2.2.1 试验设备及材料 | 第18页 |
2.2.2 试验原理及方案 | 第18-22页 |
2.2.3 试验注意事项 | 第22-23页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36页 |
2.3.1 粗糙度对水泥土—土接触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3-29页 |
2.3.2 水泥掺入比对水泥土—土接触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9-33页 |
2.3.3 土体含水率对水泥土—土接触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4 养护龄期对水泥土—土接触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 接触面残余强度分析 | 第36-39页 |
2.4.1 库伦干摩擦模型 | 第36-37页 |
2.4.2 残余强度分析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水泥土—土接触面细观结构研究 | 第40-59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三维孔隙率计算方法研究 | 第40-46页 |
3.2.1 基本原理 | 第41页 |
3.2.2 既有计算模型的分析 | 第41-42页 |
3.2.3 改进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2.4 计算模型验证 | 第43-46页 |
3.3 试验概况 | 第46-48页 |
3.3.1 试验设备及材料 | 第46-47页 |
3.3.2 试验原理及方案 | 第47-48页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3.4.1 水泥掺入比对接触面细观孔隙率的影响 | 第48-52页 |
3.4.2 含水率对接触面细观孔隙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3 夯实水泥土固化机理分析 | 第53-55页 |
3.4.4 水泥掺入比对接触面细观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水泥土桩荷载传递规律分析 | 第59-76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59-60页 |
4.3 相对刚度对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 | 第60-66页 |
4.3.1 计算方法 | 第60-63页 |
4.3.2 模型建立 | 第63-64页 |
4.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4 楔角对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 | 第66-72页 |
4.4.1 计算方法 | 第66-69页 |
4.4.2 模型建立 | 第69页 |
4.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4.5 桩长对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 | 第72-74页 |
4.5.1 模型建立 | 第72-73页 |
4.5.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