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式跨越管道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管道跨越分类 | 第10-12页 |
1.3 管道跨越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管道跨越纵向应力 | 第13页 |
1.3.2 管道跨越抗震研究 | 第13-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有限单元理论及理论分析基础 | 第17-27页 |
2.1 有限单元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1.1 有限单元理论的提出 | 第17页 |
2.1.2 有限单元理论的基本思想 | 第17-18页 |
2.2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18-20页 |
2.2.1 ANSYS软件介绍 | 第18页 |
2.2.2 ANSYS软件求解步骤 | 第18-19页 |
2.2.3 ANSYS软件单元 | 第19-20页 |
2.3 模态分析理论 | 第20-23页 |
2.3.1 模态分析原理 | 第20-21页 |
2.3.2 模态提取方法 | 第21-23页 |
2.4 地震分析理论 | 第23-26页 |
2.4.1 静力理论 | 第23页 |
2.4.2 反应谱理论 | 第23-24页 |
2.4.3 直接动力分析理论 | 第24页 |
2.4.4 输入地震波类型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管道跨越结构动力分析 | 第27-44页 |
3.1 模型的建立 | 第27页 |
3.2 模态分析 | 第27-34页 |
3.2.1 管道跨越模型的模态分析 | 第27-31页 |
3.2.2 管道跨越模型的各模态振型 | 第31-34页 |
3.3 地震分析 | 第34-42页 |
3.3.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34页 |
3.3.2 管道跨越长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0页 |
3.3.3 管道跨越形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桁架跨越结构动力分析 | 第44-57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4.2 模态分析 | 第44-49页 |
4.2.1 桁架跨越模型的模态分析 | 第45-48页 |
4.2.2 桁架跨越模型的各模态振型 | 第48-49页 |
4.3 地震分析 | 第49-56页 |
4.3.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49页 |
4.3.2 桁架截面高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4页 |
4.3.3 桁架截面形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桁架管道跨越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7-71页 |
5.1 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5.2 模态分析 | 第57-60页 |
5.2.1 模型的模态分析 | 第58页 |
5.2.2 模型的各模态振型 | 第58-60页 |
5.3 地震分析 | 第60-70页 |
5.3.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60页 |
5.3.2 CPM090地震波Ⅰ类场地 | 第60-62页 |
5.3.3 STM090地震波Ⅱ类场地 | 第62-64页 |
5.3.4 HOL090地震波Ⅲ类场地 | 第64-66页 |
5.3.5 NIS090地震波Ⅳ类场地 | 第66-68页 |
5.3.6 人工波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