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生物降解2-甲基异莰醇的特性及分子机理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写和符号清单第12-13页
1 引言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32页
    2.1 水体嗅味污染现状第14-17页
        2.1.1 水体嗅味污染事件第14-15页
        2.1.2 常见嗅味物质及其来源第15-17页
    2.2 嗅味物质的感官评价指标第17-18页
        2.2.1 阈值浓度检测与评价方法第17页
        2.2.2 嗅味强度检测与评价方法第17-18页
    2.3 嗅味物质检测技术与方法第18-21页
        2.3.1 固相微萃取法第18-19页
        2.3.2 液液萃取法第19页
        2.3.3 吹扫—捕集法第19-21页
        2.3.4 比色法第21页
        2.3.5 酶联免疫吸收法第21页
    2.4 饮用水中嗅味的去除技术第21-28页
        2.4.1 化学氧化技术第22-25页
        2.4.2 活性炭等吸附技术第25-26页
        2.4.3 生物预氧化技术第26-27页
        2.4.4 膜分离技术第27-28页
    2.5 2-MIB生物降解去除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2.5.1 降解2-MIB的菌种第28-29页
        2.5.2 生物降解2-MIB的原理第29-30页
        2.5.3 生物降解2-MIB的途径第30页
    2.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2页
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32-41页
    3.1 2-MIB测定方法第32页
    3.2 2-MIB降解菌的筛选方法第32-33页
        3.2.1 降解菌的驯化第32-33页
        3.2.2 降解菌的分离纯化第33页
    3.3 2-MIB降解菌的鉴定第33-36页
        3.3.1 药品及试剂第33页
        3.3.2 仪器设备第33-34页
        3.3.3 降解菌DNA的提取第34-35页
        3.3.4 PCR扩增第35页
        3.3.5 基因测序第35-36页
    3.4 影响降解2-MIB因素的研究第36-37页
    3.5 2-MIB降解酶的分离纯化第37-40页
        3.5.1 粗酶的提取第37页
        3.5.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7-38页
        3.5.3 色谱柱层析第38-39页
        3.5.4 SDS-PAGE蛋白处理第39-40页
    3.6 技术路线第40-41页
4 2-MIB的测定方法构建第41-58页
    4.1 顶空固相微萃取第41-49页
        4.1.1 萃取纤维的选择第42-43页
        4.1.2 萃取纤维的老化第43页
        4.1.3 萃取温度的影响第43-45页
        4.1.4 萃取时间的影响第45页
        4.1.5 离子强度的影响第45-46页
        4.1.6 样品量的影响第46-47页
        4.1.7 搅拌速率的影响第47-48页
        4.1.8 解吸时间的影响第48页
        4.1.9 解吸温度的影响第48-49页
    4.2 测定条件的优化第49-53页
        4.2.1 色谱柱的选择第50页
        4.2.2 初始柱温的确定第50页
        4.2.3 升温程序的确定第50-51页
        4.2.4 目标物特征离子的选择第51-53页
    4.3 方法验证第53-55页
        4.3.1 标准曲线第53页
        4.3.2 检出限第53-54页
        4.3.3 精密度第54-55页
    4.4 实际水样分析第55页
    4.5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第55-56页
    4.6 小结第56-58页
5 2-MIB降解菌的驯化及筛选第58-67页
    5.1 降解菌的驯化及筛选第58-60页
    5.2 降解菌的鉴定第60-63页
    5.3 不同降解菌对2-MIB降解效率的对比第63-64页
    5.4 降解菌的保存与传代第64-65页
    5.5 小结第65-67页
6 影响2-MIB降解因素的分析第67-84页
    6.1 菌种生长因素的影响第67-73页
        6.1.1 pH值的影响第67-68页
        6.1.2 温度的影响第68-70页
        6.1.3 2-MIB初始浓度的影响第70-71页
        6.1.4 菌种投加量的影响第71-73页
    6.2 外加碳源的影响第73-77页
        6.2.1 不同碳源的影响第73-75页
        6.2.2 不同浓度外加碳源的影响第75-76页
        6.2.3 酵母提取物的影响第76-77页
    6.3 混合菌种的影响第77-82页
        6.3.1 混合菌种的生长曲线第77-80页
        6.3.2 其他菌种对B.idriensis的影响第80-82页
    6.4 小结第82-84页
7 2-MIB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第84-96页
    7.1 高浓度2-MIB中菌种生长周期及降解过程第84-87页
    7.2 无机盐培养基中菌种的降解动力学研究第87-90页
    7.3 河水水样中菌种的降解动力学第90-95页
        7.3.1 降解菌在河水中的生长曲线及降解过程第90-93页
        7.3.2 降解菌在河水中的降解动力学第93-95页
    7.4 小结第95-96页
8 降解菌对2-MIB降解机理的研究第96-116页
    8.1 2-MIB生物降解产物研究第96-100页
    8.2 2-MIB降解酶的分离纯化第100-105页
        8.2.1 粗酶的提取第100-101页
        8.2.2 色谱柱层析分离降解酶第101-105页
    8.3 2-MIB降解酶的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预测第105-115页
        8.3.1 降解酶的分离及鉴定第105-113页
        8.3.2 降解酶的结构预测第113-115页
    8.4 小结第115-116页
9 结论与建议第116-119页
    9.1 结论第116-117页
    9.2 创新点第117页
    9.3 建议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9页
附录A 四种降解菌的基因测序结果第129-133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33-13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急性期患者出院后中期照护需求分析及现有照护体系评价
下一篇:艾滋病疑病症临床症状及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