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原始性中得到的启示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第1章 从绘画原始性中得到的启示 | 第11-32页 |
1.1 原始绘画时期距离绘画本身更近 | 第11页 |
1.2 西方希腊化时期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 文艺复兴时期更注重写实 | 第12-16页 |
1.4 现代派的发展 | 第16-31页 |
1.5 当代绘画的形式 | 第31-32页 |
第2章 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 | 第32-35页 |
2.1 表面与现实脱离,实质是对现实的高度概括 | 第32-33页 |
2.2“像不像”是否是评价艺术绘画的唯一标准 | 第33页 |
2.3 儿童们为什么这样画 | 第33-34页 |
2.4 对儿童画所作的解释 | 第34页 |
2.5 儿童是画心中所想 | 第34页 |
2.6 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共同点 | 第34-35页 |
第3章 从儿童绘画的“原始性”中得到的思考 | 第35-40页 |
3.1 儿童绘画是通过儿童视知觉感受而再现的产物 | 第35页 |
3.2 最先概括为简单的形状 | 第35页 |
3.3 与大人们的“有用性”不同 | 第35-36页 |
3.4 情感因素影响 | 第36页 |
3.5 儿童的绘画目的 | 第36页 |
3.6 儿童的好动性 | 第36页 |
3.7 儿童对圆圈的优先选择性 | 第36-37页 |
3.8 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 | 第37-38页 |
3.9 顺序性 | 第38-39页 |
3.10 重复性 | 第39页 |
3.11 直线的困难性 | 第39页 |
3.12 无构图,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 | 第39页 |
3.13 无完整性的概念 | 第39-40页 |
第4章 原始美术 | 第40-55页 |
4.1 西方原始艺术 | 第40-46页 |
4.1.1“点”在西方原始艺术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4.1.2 线条在西方原始绘画中的作用 | 第41-45页 |
4.1.3 西方原始艺术的再现功能 | 第45-46页 |
4.1.4 西方原始艺术的目的性 | 第46页 |
4.2 东方原始美术 | 第46-53页 |
4.2.1 东方原始美术的发源 | 第46-47页 |
4.2.2 点、线、面在东方原始美术中的作用 | 第47-49页 |
4.2.3“面”在东方原始美术中的作用 | 第49页 |
4.2.4 东方原始艺术的再现功能 | 第49-50页 |
4.2.5 东方原始艺术的目的性 | 第50-51页 |
4.2.6 中国画的特点 | 第51-53页 |
4.3 东西方原始美术对比 | 第53-55页 |
4.3.1 相同点 | 第53-54页 |
4.3.2 不同点 | 第54-55页 |
第5章 从原始绘画到象形文字 | 第55-58页 |
5.1 象形文字源于图画 | 第55-56页 |
5.2 象形文字中的原始性 | 第56-58页 |
第6章 当代艺术中所具有的原始性 | 第58-66页 |
6.1 抽象艺术中的困难性 | 第64-66页 |
第7章 绘画原始性给自身实践带来的启示 | 第66-70页 |
7.1 回归原始,自然,内心 | 第66页 |
7.2 回归原始是“难”的 | 第66-67页 |
7.3 从自然界中体会“原始性” | 第67页 |
7.4 绘画是心灵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