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异株克生作用的影响 | 第12-17页 |
1.2.1 异株克生作用定义 | 第12页 |
1.2.2 异株克生物质的种类 | 第12-13页 |
1.2.3 异株克生物质进入环境的途径 | 第13-15页 |
1.2.4 异株克生作用作用机制 | 第15-17页 |
1.3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20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0-21页 |
2.3 测定方法 | 第21-24页 |
2.3.1 苦杏仁苷及苯甲酸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2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3.3 根系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2.3.4 根系呼吸速率测定 | 第22页 |
2.3.5 根系保护性酶活性测定 | 第22-23页 |
2.3.6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3.7 光合参数的测定 | 第23页 |
2.3.8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 | 第23-24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3.1 桃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对平邑甜茶幼苗的影响 | 第25-32页 |
3.1.1 桃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25页 |
3.1.2 桃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3 桃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4 桃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4.1 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4.2 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4.3 对CAT活性的影响 | 第29页 |
3.1.5 桃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对平邑甜茶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6 不同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 | 第30-32页 |
3.1.6.1 不同处理间细菌数量的差异 | 第30-31页 |
3.1.6.2 不同处理间真菌数量的差异 | 第31页 |
3.1.6.3 不同处理间细菌与真菌比值差异 | 第31-32页 |
3.2 桃园土壤中两种主要异株克生物质实测浓度下对平邑甜茶幼苗的影响 | 第32-37页 |
3.2.1 桃园土壤中苦杏仁苷、苯甲酸实测浓度下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桃园土壤中苦杏仁苷、苯甲酸实测浓度下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桃园土壤中苦杏仁苷、苯甲酸实测浓度下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4 桃园土壤中苦杏仁苷、苯甲酸实测浓度下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保护酶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5 桃园土壤中苦杏仁苷、苯甲酸实测浓度下对平邑甜茶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 高锰酸钾缓解桃园土壤对平邑甜茶幼苗的抑制作用 | 第37-42页 |
3.3.1 高锰酸钾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高锰酸钾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指数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高锰酸钾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高锰酸钾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SOD、POD和CAT活性与MDA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不同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 | 第40-42页 |
3.3.5.1 不同处理间细菌数量的差异 | 第40页 |
3.3.5.2 不同处理间真菌数量的差异 | 第40-41页 |
3.3.5.3 不同处理间细菌与真菌比值差异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8页 |
4.1 不同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不同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指标的影响 | 第43页 |
4.3 不同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 不同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4.5 不同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5-46页 |
4.6 不同处理间微生物数量的差异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