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枇杷叶化学成分研究 | 第11-13页 |
| ·三萜类 | 第11-12页 |
| ·黄酮类 | 第12页 |
| ·倍半萜类 | 第12-13页 |
| ·多酚类 | 第13页 |
| ·糖苷类 | 第13页 |
| ·挥发油 | 第13页 |
| ·枇杷叶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13-14页 |
| ·含量测定及控制指标的建立 | 第14页 |
| ·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14页 |
| ·枇杷叶药理研究 | 第14-17页 |
| ·抗炎止咳作用 | 第15页 |
| ·降血糖作用 | 第15页 |
| ·抗癌作用 | 第15-16页 |
| ·抗病毒作用 | 第16页 |
| ·保肝作用 | 第16页 |
| ·抗氧化作用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17-28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17-19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19-26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19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19-20页 |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 第20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0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0页 |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20-21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21-22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22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22页 |
| ·加样回收试验 | 第22-23页 |
| ·样品测定 | 第23-26页 |
| ·讨论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 第28-34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28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28-33页 |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28-29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 ·样品测定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止咳化痰平喘药理实验 | 第34-45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5-37页 |
| ·受试药的制备 | 第35-36页 |
| ·生枇杷叶的提取 | 第35页 |
| ·炙枇杷叶的提取 | 第35页 |
| ·三萜部位和黄酮部位的提取 | 第35-36页 |
| ·试剂 | 第36页 |
| ·仪器 | 第36页 |
| ·动物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氨水诱发小鼠咳嗽实验 | 第37页 |
| ·小鼠呼吸道酚红冲洗法的祛痰实验 | 第37-38页 |
| ·酚红标准曲线制作 | 第37页 |
| ·药效学实验 | 第37-38页 |
| ·组胺-乙酰胆碱诱发的豚鼠哮喘实验 | 第38页 |
| ·结果 | 第38-45页 |
| ·枇杷叶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咳嗽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枇杷叶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 ·酚红标准曲线 | 第40-41页 |
| ·药物对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枇杷叶不同提取物对豚鼠哮喘的影响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 ·枇杷叶中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学成分分析 | 第45-46页 |
| ·炮制、提取工艺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 第46-47页 |
| ·针对止咳化痰平喘疗效的综合讨论 | 第47-48页 |
| ·针对黄酮部位和三萜部位的作用及止咳化痰平喘疗效的综合讨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