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低维固体中的激子过程调控及其光催化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9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基于半导体能带理论的光催化研究第14-15页
        1.2.2 光催化过程的调控策略第15-17页
        1.2.3 能带理论在解释光催化现象的局限性第17页
    1.3 导体激子效应研究第17-27页
        1.3.1 激子的定义第18-21页
        1.3.2 低维固体的激子效应及能带特点第21-23页
        1.3.3 激子效应对半导体材料光激发过程及其应用产生的影响第23-25页
        1.3.4 半导体激子效应研究方法第25-27页
    1.4 导体激子效应研究第27-30页
        1.4.1 激子效应对催化机制的影响第27-29页
        1.4.2 激子效应对光催化过程量子效率的影响第29-30页
    1.5 论文的选题和背景第30-34页
    参考文献第34-39页
第2章 超薄黑磷纳米片:高效的单线态氧光敏化剂第39-57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2.2.1 样品制备第40页
        2.2.2 单线态氧检测第40-41页
        2.2.3 表征手段第41页
    2.3 分析与讨论第41-53页
        2.3.1 结构表征第41-48页
        2.3.2 黑磷纳米片的单线态氧产生第48-51页
        2.3.3 黑磷纳米片的光动力学治疗特性第51-53页
    2.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3章 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研究新观点:激子过程第57-71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59页
        3.2.1 样品制备第58页
        3.2.2 表征方法第58页
        3.2.3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58-5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9-68页
        3.3.1 聚合物氮化碳样品的结构表征试第59-60页
        3.3.2 光致发光测试第60-63页
        3.3.3 超快光谱研究第63-66页
        3.3.4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6-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4章 氧化石墨相氮化碳中高效的单线态氧生成及其有机合成领域应用第71-87页
    4.1 引言第71-73页
    4.2 实验部分第73-74页
        4.2.1 样品制备第73页
        4.2.2 测氧分子活化实验第73-74页
        4.2.3 表征手段第7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4-83页
        4.3.1 样品表征第74-76页
        4.3.2 氧分子活性化测试第76-79页
        4.3.3 光致发光研究第79-81页
        4.3.4 光催化有机反应第81-83页
    4.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第5章 热电子产生:聚合物光催化剂中有序—无序界面诱导激子解离第87-103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实验部分第88-90页
        5.2.1 样品制备第88-89页
        5.2.2 氧分子活化测试第89页
        5.2.3 表征方法第89-90页
    5.3 分析与讨论第90-99页
        5.3.1 产物表征第90-92页
        5.3.2 发光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第92-95页
        5.3.3 氧活化测试第95-97页
        5.3.4 光催化苄醇氧化反应第97-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第6章 限域层状材料中强电子—空穴作用对氧分子活化过程的影响第103-121页
    6.1 引言第103-104页
    6.2 实验部分第104-105页
        6.2.1 卤氧化铋材料的制备第104页
        6.2.2 氧分子活化测试第104-105页
        6.2.3 表征方法第105页
        6.2.4 理论计算第105页
    6.3 分析与讨论第105-118页
        6.3.1 理论模拟第105-107页
        6.3.2 结构表征第107-110页
        6.3.3 光致发光谱和超快光谱分析第110-114页
        6.3.4 氧分子活化测试第114-116页
        6.3.5 硫醚氧化实验第116-118页
    6.4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射线相位衬度生物学成像研究
下一篇:二维组装薄膜电子/离子输运与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