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基于P2P的异地数据备份可信性模型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2-13页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P2P网络和数据备份第14-29页
    2.1 P2P网络技术的研究第14-22页
        2.1.1 P2P网络的定义第14页
        2.1.2 C/S模式和P2P模式的对比第14-16页
        2.1.3 P2P网络拓扑结构第16-20页
        2.1.4 P2P网络的应用第20-22页
    2.2 数据备份相关知识第22-24页
        2.2.1 数据备份的定义及意义第22-23页
        2.2.2 数据备份的类型第23页
        2.2.3 基本的备份模式第23-24页
    2.3 P2P数据备份模型需解决的问题第24-28页
        2.3.1 已有P2P数据备份模型分析第24-25页
        2.3.2 P2P网络的安全问题分析第25-28页
        2.3.3 针对现有P2P数据备份问题的解决方法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信任模型的研究与分析第29-40页
    3.1 信任的概述第29-33页
        3.1.1 信任的定义第29页
        3.1.2 信任的特性第29-31页
        3.1.3 信任的分类第31-32页
        3.1.4 信任的表示第32-33页
    3.2 P2P网络中的信任模型第33-38页
        3.2.1 信任模型的分类第33-35页
        3.2.2 典型模型的分析第35-38页
        3.2.3 目前模型存在的问题第38页
    3.3 对现有信任模型的改进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P2P网络中异地备份模型的设计第40-59页
    4.1 模型的网络拓扑结构第40-42页
        4.1.1 基于超级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第40-41页
        4.1.2 超级节点的选取第41-42页
    4.2 模型总体模块设计第42-43页
    4.3 本文的副本备份改进策略第43-47页
        4.3.1 改进的副本管理方法第43-45页
        4.3.2 数据备份过程第45-46页
        4.3.3 数据恢复的过程第46-47页
    4.4 本文改进的信任模型第47-58页
        4.4.1 节点信任的时间性第48-49页
        4.4.2 同组内节点的信任值第49-56页
        4.4.3 超级节点信任值的计算第56-57页
        4.4.4 不同组节点之间的信任值计算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59-67页
    5.1 实验环境介绍第59-60页
    5.2 仿真实验目标第60页
    5.3 仿真实验参数设置第60-61页
    5.4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1-66页
        5.4.1 简单恶意节点的仿真测试第62-63页
        5.4.2 振荡恶意节点的仿真测试第63页
        5.4.3 团伙恶意节点的仿真测试第63-64页
        5.4.4 备份恢复成功率的仿真测试第64-65页
        5.4.5 转发信息消耗的仿真测试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工作总结第67页
    6.2 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SDN用户体验质量的路由模型研究
下一篇:软件系统中类的重要性排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