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框架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1.3.1 可能的创新 | 第12-13页 |
1.3.2 可能的不足 | 第13-14页 |
2 有关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评价方面的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有关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必要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 有关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模式选择的研究 | 第15-17页 |
2.3 有关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改善建议的研究 | 第17-18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18-20页 |
3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第20-30页 |
3.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 第20-22页 |
3.1.1 两种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 第20页 |
3.1.2 模式导向决定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功能定位 | 第20-21页 |
3.1.3 模式导向影响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构建要素 | 第21-22页 |
3.2 顾客满意度理论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评价 | 第22-25页 |
3.2.1 顾客满意度理论 | 第22-23页 |
3.2.2 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种类 | 第23页 |
3.2.3 产品质量维度与服务质量维度 | 第23-25页 |
3.3 平衡计分卡理论与方法对评价框架的启发 | 第25-26页 |
3.3.1 平衡计分卡框架 | 第25页 |
3.3.2 平衡计分卡四维度架构的启发 | 第25-26页 |
3.4 关于针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 第26-30页 |
4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情况调查与问题厘定 | 第30-40页 |
4.1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搭建情况考察 | 第30-31页 |
4.2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使用情况考察 | 第31-36页 |
4.2.1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业务概况 | 第31-32页 |
4.2.2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分类调查 | 第32-35页 |
4.2.3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质量测评 | 第35-36页 |
4.3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有效性情况考察 | 第36-38页 |
4.3.1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业务成本分析 | 第36-38页 |
4.3.2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客户拓展情况 | 第38页 |
4.4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5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评价与问题成因分析 | 第40-46页 |
5.1 PZ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具体评价 | 第40-43页 |
5.2 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3-46页 |
5.2.1 表层成因 | 第43-44页 |
5.2.2 深层成因 | 第44-45页 |
5.2.3 根本成因 | 第45-46页 |
6 改进建议 | 第46-50页 |
6.1 政府方面 | 第46页 |
6.1.1 加大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财政投入 | 第46页 |
6.1.2 出台指导政策保障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发展 | 第46页 |
6.2 银行方面 | 第46-50页 |
6.2.1 更新观念,打造需求追随型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 第46-47页 |
6.2.2 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 第47页 |
6.2.3 放远视线,保障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 | 第47页 |
6.2.4 加强管理,建立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6.2.5 培养员工,注重对代管员的教育和培训 | 第48-5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