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 第10-13页 |
1.1.1 内源性大麻素 | 第10页 |
1.1.2 内源性大麻素的合成及降解 | 第10-11页 |
1.1.3 内源性大麻素的转运 | 第11页 |
1.1.4 大麻素受体 | 第11-12页 |
1.1.5 CB1受体信号途径 | 第12页 |
1.1.6 小胶质细胞与大麻素系统 | 第12页 |
1.1.7 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 第12-13页 |
1.2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神经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 第13-18页 |
1.2.1 神经炎性反应 | 第13页 |
1.2.2 神经炎性反应与细胞因子 | 第13页 |
1.2.3 神经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 | 第13-14页 |
1.2.4 神经炎性反应与胶质细胞 | 第14页 |
1.2.5 神经炎性反应与细菌脂多糖 | 第14-16页 |
1.2.6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神经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 | 第16-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3 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2.4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5 实验动物分组和实验设计 | 第21-22页 |
2.5.1 动物分组 | 第21-22页 |
2.5.2 实验设计 | 第22页 |
2.6 实验步骤 | 第22-25页 |
2.6.1 旷场测试 | 第22-23页 |
2.6.2 组织取材及固定 | 第23-24页 |
2.6.3 组织切片 | 第24页 |
2.6.4 脾脏指数测定 | 第24页 |
2.6.5 免疫组织染色 | 第24-25页 |
2.6.6 照片获取及计数 | 第25页 |
2.7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第26-48页 |
3.1 腹腔注射LPS构建小鼠神经炎性损伤动物模型 | 第26-29页 |
3.1.1 腹腔注射LPS导致小鼠疾病行为 | 第26页 |
3.1.2 腹腔注射LPS后小鼠活动性下降 | 第26-27页 |
3.1.3 腹腔注射LPS后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 | 第27-28页 |
3.1.4 腹腔注射LPS导致小鼠脾脏指数增加 | 第28-29页 |
3.1.5 腹腔注射LPS后小鼠体重下降 | 第29页 |
3.2 LPS对大麻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 第29-33页 |
3.2.1 CB1受体阳性细胞在正常小鼠脑内的分布 | 第29-30页 |
3.2.2 LPS导致的CB1受体表达变化 | 第30-33页 |
3.3 干预eCB系统对行为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 第33-48页 |
3.3.1 干预eCB系统后小鼠活动性变化 | 第33-36页 |
3.3.2 干预eCB系统对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 第36-43页 |
3.3.3 干预eCB系统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4 干预eCB系统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44-48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8-54页 |
4.1 LPS腹腔注射构建神经炎性损伤的模型 | 第48-49页 |
4.2 LPS对大麻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1 CB1受体在小鼠脑内的分布 | 第49页 |
4.2.2 LPS对大麻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干预eCB系统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及行为的影响 | 第50-54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