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梁寨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内外有关乡村精英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有关乡村治理的研究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二、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一、论文可能的创新 | 第19页 |
二、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梁寨镇新乡贤的生成过程与群体特征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梁寨镇新乡贤的生成过程 | 第21-25页 |
一、梁寨镇的基本状况 | 第21页 |
二、梁寨镇新乡贤生成的时代背景 | 第21-23页 |
三、梁寨镇新乡贤生成与发展过程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梁寨镇新乡贤的群体特征 | 第25-30页 |
一、年龄构成 | 第25页 |
二、职业分布 | 第25-26页 |
三、性别构成 | 第26-27页 |
四、人员组成 | 第27页 |
五、组织分布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职责定位与价值功能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基本职责 | 第30-35页 |
一、调解各类矛盾与纠纷 | 第30-31页 |
二、了解民情民意,助力乡村治理 | 第31-32页 |
三、当好风向标,弘扬正能量 | 第32-33页 |
四、做好政府的帮手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新乡贤的价值功能 | 第35-37页 |
一、新乡贤个人层面的价值功能 | 第35页 |
二、新乡贤村民层面的价值功能 | 第35-36页 |
三、新乡贤社会层面的价值功能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时面临的挑战 | 第37-41页 |
第一节 新乡贤自身缺陷 | 第37-38页 |
一、新乡贤自身的思想素质与能力不足 | 第37页 |
二、新乡贤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够 | 第37-38页 |
三、新乡贤年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 第38页 |
第二节 乡村精英流失严重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村民政治参与的动力不足 | 第39-40页 |
第四节 乡村治理的有关法律与体制不完善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 | 第41-48页 |
第一节 加强对新乡贤的引导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注重培养年轻乡贤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支持乡贤工作室的发展 | 第44页 |
第四节 推动新乡贤工作手段信息化 | 第44-45页 |
第五节 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梁寨镇乡贤现状调查问卷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