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种子内源GA3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在种子萌发早期的动态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激素研究进展第10-14页
        1.1.1 激素提取第11-12页
        1.1.2 激素检测第12-14页
    1.2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态特性第14-18页
        1.2.1 种子休眠的概念与种类第15页
        1.2.2 影响种子休眠和解除的环境因子第15-18页
    1.3 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变化机制第18-21页
        1.3.1 内源激素变化第18-19页
        1.3.2 呼吸途径变化第19-20页
        1.3.3 物质代谢变化第20-21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2.1 实验材料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7页
        2.2.1 萌发鉴定第21-22页
        2.2.2 内源激素的测定第22-27页
    2.3 数据处理第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6页
    3.1 极端材料种子发芽率测定第27-28页
    3.2 内源激素提取方法的优化第28-31页
        3.2.1 三种激素标准品的HPLC图谱分析第28-29页
        3.2.2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第29-31页
        3.2.3 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第31页
    3.3 萌发初期极端材料的内源GA_3的动态变化第31-35页
        3.3.1 抗穗发芽材料内源GA_3的动态变化第31-32页
        3.3.2 易穗发芽材料内源GA_3的动态变化第32页
        3.3.3 抗/易穗发芽材料间内源GA_3动态变化的比较第32-35页
    3.4 萌发期极端材料的内源IAA和ABA的动态变化第35-36页
4 讨论与结论第36-40页
    4.1 内源激素提取与检测方法的优化第36-37页
        4.1.1 提取条件的优化第36-37页
        4.1.2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37页
    4.2 极端材料的穗发芽特性第37-38页
    4.3 穗发芽特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下一篇: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古宋大龙须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染色体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