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狂”证理论整理与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研究目的 | 第8页 |
2、研究意义 | 第8页 |
3、研究现状 | 第8-9页 |
4、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狂字的释义 | 第10-11页 |
2、《内经》中关于“狂”证的经文分析 | 第11-18页 |
·能明确狂证的病性为阳证的条文 | 第11-12页 |
·可明确狂证的病性为阴证的条文 | 第12-14页 |
·未能明确狂证病性的条文 | 第14-17页 |
·仅作为一种临床表现或为病情描述的条文如下 | 第17-18页 |
3、《内经》之后“狂”证理论发展 | 第18-28页 |
·先秦两汉时期 | 第18-19页 |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 | 第19-20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20-22页 |
·明清时期 | 第22-25页 |
·历代著作中狂证的相关方剂 | 第25-28页 |
4、治疗“狂”证方药探讨 | 第28-41页 |
·内容和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总结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第47-48页 |
存在问题 | 第47页 |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51页 |
文献综述 | 第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士论文、专著和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