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PbO2-CeO2电极的电沉积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引言第10-11页
   ·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第11-13页
     ·涂覆法第11页
     ·热浸法第11-12页
     ·溶胶凝胶法第12页
     ·电沉积法第12-13页
   ·二氧化铅电极的改性第13-17页
     ·基体改性第13-14页
     ·中间层改性第14页
     ·表面活性层改性第14-17页
   ·二氧化铅电沉积过程研究进展第17-21页
     ·电结晶理论的发展概况第18-19页
     ·电结晶理论模型及研究方法第19-20页
     ·电结晶过程研究现状第20-21页
   ·二氧化铅电极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1-24页
     ·降解芳香烃类有机废水第21-22页
     ·降解染料类有机废水第22-23页
     ·降解其他污染物有机废水第23-24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24-26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4-25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26-36页
   ·实验材料第26-27页
     ·实验试剂第26-27页
     ·实验仪器第27页
   ·电极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第27-32页
     ·工艺流程第27-28页
     ·基体预处理第28页
     ·制备锡锑氧化物中间层第28-29页
     ·PbO_2-CeO_2电极的制备第29-30页
     ·电极表面形貌及物相组成测试第30-31页
     ·电极稳定性测试第31页
     ·电化学测试第31-32页
   ·二氧化铅电沉积过程研究方法第32-33页
     ·玻碳电极前处理第32页
     ·电沉积过程第32-33页
   ·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测试方法第33-36页
     ·PbO_2-CeO_2复合电极降解MG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第33-34页
     ·电化学曲线第34页
     ·相关计算公式第34-36页
第三章 Ce~(3+)掺杂制备PbO_2-CeO_2电极及性能的研究第36-48页
   ·镀液中铈离子含量对电极制备的影响第36-39页
     ·铈离子含量对电极表面形貌的影响第36-37页
     ·铈离子含量对电极结构的影响第37-39页
     ·铈离子含量对电极中铈原子含量的影响第39页
   ·PbO_2-CeO_2电极的稳定性实验第39-41页
   ·PbO_2-CeO_2电极的析氧性能第41-42页
   ·Ce~(3+)对二氧化铅电沉积过程的影响第42-47页
     ·Ce~(3+)作用下的循环伏安第42-43页
     ·Ce~(3+)作用下的二氧化铅电结晶过程第43-45页
     ·Ce~(3+)作用下的阻抗研究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复合CeO_2纳米颗粒制备PbO_2-CeO_2复合电极及其性能的研究第48-58页
   ·工艺参数对复合电极中铈含量的影响第48-52页
     ·镀液中CeO_2纳米颗粒含量对复合电极中铈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电流密度对复合电极中铈含量的影响第49-50页
     ·搅拌速度对复合电极中铈含量的影响第50-51页
     ·镀液温度对复合电极中铈含量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物相组成第52-54页
     ·不同电极的表面形貌分析第52-53页
     ·不同电极的物相组成分析第53-54页
   ·不同电极的稳定性实验第54-55页
   ·不同电极的析氧性能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PbO_2-CeO_2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第58-70页
   ·PbO_2-CeO_2复合电极降解MG的最佳工艺条件第58-63页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58-60页
     ·MG初始浓度的影响第60-61页
     ·初始pH值的影响第61-62页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62-63页
   ·最佳条件下降解MG的脱色率与COD去除率比较第63-64页
   ·MG降解紫外图谱第64-65页
   ·PbO_2-CeO_2复合电极在MG溶液中的连续循环伏安曲线第65页
   ·PbO_2-CeO_2复合电极在MG降解中重复利用性能第65-66页
   ·不同电极降解MG的实验第66-68页
     ·不同电极在MG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第66-67页
     ·不同电极降解MG中脱色率、COD去除率、电流效率、能耗比较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EMPO-非贵重金属(Fe,Cu)催化体系的构建及对分子氧选择性氧化醇反应的催化性能
下一篇: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及其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