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2页 |
| ·重金属污染概述 | 第9-10页 |
| ·重金属的定义 | 第9页 |
| ·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 ·镉和铅的环境毒理学 | 第10页 |
| ·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方法 | 第10-12页 |
| ·废水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 第10-11页 |
|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 第11-12页 |
| ·重金属吸附的研究方法 | 第12-19页 |
| ·吸附热力学 | 第13-14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14-16页 |
| ·常用的分析表征方法 | 第16-19页 |
| ·固液界面吸附微观机理 | 第19-22页 |
| ·吸附 | 第19-21页 |
| ·表面沉淀 | 第21-22页 |
| ·黏土矿物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第22-30页 |
| ·常见黏土 | 第22-25页 |
| ·改性黏土 | 第25-30页 |
| ·本文选题来源与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巯基修饰海泡石的高速剪切凝胶法制备 | 第32-47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 ·巯基修饰海泡石的制备 | 第34页 |
| ·巯基修饰海泡石的表征 | 第34-35页 |
| ·吸附实验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 ·巯基含量分析 | 第35-36页 |
| ·巯基修饰海泡石的表征 | 第36-44页 |
| ·巯基修饰海泡石吸附镉铅性能初探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巯基修饰海泡石吸附Pb~(2+)性能及机理 | 第47-61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 ·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7-48页 |
| ·吸附实验 | 第48-49页 |
| ·吸附产物表征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9-5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2页 |
| ·~(29)Si和~(13)C固体核磁共振 | 第52-53页 |
| ·吸附热力学 | 第53-56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56-58页 |
| ·初始pH和电解质的影响 | 第58页 |
| ·吸附机理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巯基和氨基修饰坡缕石的制备及表征 | 第61-75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 ·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61-62页 |
| ·巯基和氨基修饰坡缕石的制备 | 第62页 |
| ·巯基和氨基修饰坡缕石的表征 | 第62-63页 |
| ·吸附实验 | 第63-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 ·巯基和氨基修饰坡缕石的制备 | 第64-65页 |
| ·巯基和氨基修饰坡缕石的表征 | 第65-72页 |
| ·重金属离子吸附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巯基和氨基修饰坡缕石吸附Cd~(2+)性能及机理 | 第75-90页 |
| ·引言 | 第7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 ·试剂及设备 | 第75-76页 |
| ·吸附实验 | 第76页 |
| ·材料表征 | 第76-7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9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77-78页 |
| ·吸附热力学 | 第78-81页 |
| ·X射线衍射 | 第81-83页 |
| ·红外光谱 | 第83-85页 |
| ·~(29)Si固体核磁共振 | 第85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85-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六章 纳米铁负载蒙脱土吸附Pb~(2+)性能及规律 | 第90-105页 |
| ·引言 | 第90-9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91页 |
| ·纳米铁负载蒙脱土的制备 | 第91-92页 |
| ·吸附实验 | 第92页 |
| ·样品表征 | 第92-9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4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93-94页 |
| ·比表面积及扫描电镜分析 | 第94-96页 |
| ·吸附等温线与动力学 | 第96-99页 |
| ·pH和电解质的影响 | 第99-100页 |
| ·吸附机理 | 第100-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6页 |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105页 |
| ·研究展望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21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