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感结合微顺序注射-阀上实验室光谱法测定大鼠肠灌流液中H2S含量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硫化氢及硫循环 | 第9-10页 |
| ·内源性H_2S | 第10-12页 |
| ·内源性H_2S及其生理功能 | 第10页 |
| ·内源性H_2S的生成与代谢 | 第10-12页 |
| ·H_2S的测定方法 | 第12-14页 |
| ·光谱法 | 第12页 |
| ·色谱法 | 第12-13页 |
| ·电化学法 | 第13页 |
| ·流动注射分析法 | 第13-14页 |
| ·其他方法 | 第14页 |
| ·小结 | 第14页 |
| ·光纤传感技术 | 第14-15页 |
| ·微顺序注射-阀上实验室 | 第15-17页 |
| ·仪器组建及程序命令 | 第17-19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钙黄绿素荧光恢复法测定肠灌流液中的H_2S | 第20-34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仪器、药品试剂 | 第20-21页 |
| ·溶液配制 | 第21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21-29页 |
| ·钙黄绿素光谱扫描 | 第21-23页 |
| ·钙黄绿素-Cu(Ⅱ)体系的荧光恢复程序设计 | 第23页 |
| ·钙黄绿素、Cu(Ⅱ)体积比例 | 第23-25页 |
| ·试剂加入顺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25页 |
| ·反应体系pH值 | 第25-26页 |
| ·延迟时间 | 第26页 |
| ·检测流速 | 第26-27页 |
| ·程序编译 | 第27-29页 |
| ·方法学研究 | 第29-33页 |
| ·供试品制备 | 第29页 |
|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29-31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31-32页 |
| ·专属性考察 | 第32页 |
| ·样品测定 | 第32页 |
| ·回收率测定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3 荧光素汞荧光猝灭法测定肠灌流液中H_2S | 第34-45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仪器、药品试剂 | 第34-35页 |
| ·溶液配制 | 第35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35-41页 |
| ·荧光素汞的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 | 第35-36页 |
| ·载液NaOH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荧光素汞-S_2-体系的稳定性考察 | 第37-38页 |
| ·检测流速的考察 | 第38页 |
| ·荧光素汞浓度的确定 | 第38页 |
| ·程序编译 | 第38-41页 |
| ·方法学研究 | 第41-44页 |
| ·供试品制备 | 第41页 |
|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41-42页 |
| ·精密度考察 | 第42-43页 |
| ·专属性考察 | 第43-44页 |
| ·样品测定 | 第44页 |
| ·回收率测定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4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肠灌流液中H_2S | 第45-55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仪器、药品试剂 | 第45-46页 |
| ·溶液配制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 ·实验示意图 | 第46-47页 |
| ·亚甲蓝吸收光谱 | 第47页 |
| ·醋酸锌浓度 | 第47-48页 |
| ·N-N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浓度 | 第48页 |
| ·FeCl_3溶液浓度 | 第48页 |
| ·反应时间的考察 | 第48-49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49页 |
| ·程序编译 | 第49-51页 |
| ·方法学探究 | 第51-54页 |
| ·供试品制备 | 第51页 |
|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51-53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53页 |
| ·专属性考察 | 第53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53页 |
| ·回收率测定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