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锂离子电池简述 | 第11-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及现阶段应用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TiO_2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MLi_2Ti_6O_(14)(M=Sr,Ba,2Na)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7-19页 |
2 固相法合成Li_xNa_yTi_6O_(14)(x+y=4)及性能比较 | 第19-38页 |
·引言 | 第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样品合成 | 第19-20页 |
·样品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20页 |
·电池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0-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37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较分析 | 第21-23页 |
·扫描电镜(SEM)比较分析 | 第23-25页 |
·透射电镜(TEM)比较分析 | 第25-28页 |
·循环伏安法(CV)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充放电及循环性能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交流阻抗法(EIS)比较分析 | 第32-35页 |
·倍率性能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Na_2Li_2Ti_6O_(14)的扩散系数测定及作为钠电池负极材料的初步研究 | 第38-47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钠电池组装 | 第38-39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循环伏安法(CV)测定Na_2Li_2Ti_6O_(14)的扩散系数 | 第39-41页 |
·交流阻抗法(EIS)测定Na_2Li_2Ti_6O_(14)的扩散系数 | 第41-45页 |
·Na_2Li_2Ti_6O_(14)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不同温度下合成Na_2Li_2Ti_6O_(14)的性能比较及充放电机理研究 | 第47-66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原位电池组装 | 第47-48页 |
·电化学及结构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5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较分析 | 第49-50页 |
·扫描电镜(SEM)比较分析 | 第50-51页 |
·循环伏安(CV)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充放电性能比较分析 | 第52-54页 |
·交流阻抗(EIS)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倍率性能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Na_2Li_2Ti_6O_(14)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原位XRD研究Na_2Li_2Ti_6O_(14)的充放电机理 | 第57-61页 |
·非原位TEM研究Na_2Li_2Ti_6O_(14)的充放电机理 | 第61-64页 |
·非原位XPS研究Na_2Li_2Ti_6O_(14)的充放电机理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不同碳材料包覆改进Na_2Li_2Ti_6O_(14)的电化学性能 | 第66-79页 |
·引言 | 第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实验试剂 | 第66页 |
·样品合成 | 第66-67页 |
·样品表征 | 第67页 |
·电池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8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较分析 | 第68-69页 |
·扫描电镜(SEM)比较分析 | 第69-71页 |
·热稳定性(TG-DTA)比较分析 | 第71-72页 |
·Na_2Li_2Ti_6O_(14)/GN和Na_2Li_2Ti_6O_(14)/CNT的透射电镜(TEM)比较分析 | 第72-74页 |
·电化学性能比较分析 | 第74-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总结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1页 |
附录A | 第91-9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