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1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研究进展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2 QTL定位及用于作图的分子标记 | 第11-12页 |
| ·QTL定位原理 | 第11页 |
| ·遗传标记 | 第11-12页 |
| 3 作图群体 | 第12-17页 |
| ·临时性分离群体 | 第13页 |
| ·永久性分离群体 | 第13-15页 |
| ·QTL定位方法 | 第15-16页 |
| ·QTL定位的策略 | 第16-17页 |
| 4 水稻QTL定位的进展 | 第17页 |
| 5 影响水稻粒形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 ·控制水稻粒长相关基因 | 第18-21页 |
| ·控制水稻粒宽相关基因 | 第21-25页 |
| 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水稻地方品种螃蟹谷粒长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 第26-40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30页 |
| ·材料和群体构建 | 第26-27页 |
| ·方法 | 第27-30页 |
| 2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30-36页 |
| ·螃蟹谷/N643后代分离群体的籽粒长度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30-31页 |
| ·螃蟹谷/N643后代分离群体的籽粒宽度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31-32页 |
| ·粒形QTL定位 | 第32-36页 |
| 3 讨论 | 第36-40页 |
| ·QTL定位分析及意义 | 第36-37页 |
| ·混池法和选择性基因型分析方法在QTL定位的运用 | 第37-38页 |
| ·水稻粒形基因的研究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水稻粒宽基因qGW5.2的精细定位 | 第40-48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 ·材料和群体构建 | 第40-41页 |
| ·方法 | 第41-42页 |
| 2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qGW5.2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42-46页 |
| 3 讨论 | 第46-48页 |
| ·QTL的精细定位 | 第46-47页 |
| ·QTL克隆 | 第47页 |
| ·水稻粒宽基因的聚集现象 | 第47页 |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状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水稻地方品种苏旺往尔粒长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 第48-54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49页 |
|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 ·方法 | 第48-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亲本表型 | 第49页 |
| ·93-11/苏旺往尔后代分离群体籽粒长度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49-50页 |
| ·粒长QTL定位 | 第50-52页 |
| 3 讨论 | 第52-54页 |
| ·水稻粒长基因GS3的研究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