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遥感论文

基于遥感技术的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27页
     ·荒漠化有关概念第9-10页
       ·荒漠化第9页
       ·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第9-10页
     ·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第10-14页
     ·荒漠化监测方法第14-19页
       ·荒漠化地面常规监测方法第14-16页
       ·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第16-19页
     ·植被指数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第19-24页
       ·植被的指示性与植被指数的意义第19-20页
       ·常见植被指数第20-23页
       ·植被指数在荒漠化监测中的作用第23-24页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4-27页
       ·研究目的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主要创新点第26-27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7-31页
     ·我国荒漠化概况第27-28页
       ·荒漠化土地的面积与分布第27页
       ·荒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第27-28页
     ·我国荒漠化地区自然概况第28-31页
       ·气候特征第28页
       ·地貌特征第28页
       ·植被状况第28-29页
       ·土壤分布第29页
       ·水文与水资源第29-31页
3. 数据获取和预处理第31-36页
     ·样方布设第31-33页
     ·地表植被覆盖度获取第33页
     ·TM数据第33-34页
     ·MODIS数据第34-35页
     ·NOAA/AVHRR数据来源和处理第35页
     ·气象数据来源和预处理第35-36页
4. 基于NDVI的中国荒漠化气候区划研究第36-54页
     ·我国以往气候区划与《荒漠化公约》气候区划第36-40页
       ·干旱气候区划方法第36-37页
       ·不同气候区划方法结果对比第37-40页
     ·我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与NDVI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40-45页
     ·基于NDVI的中国荒漠化气候区划第45-54页
       ·湿润指数与NDVI的相关分析第45-50页
       ·基于NDVI反演MI的荒漠化气候区划第50-51页
       ·NDVI荒漠化气候区划与以往区划结果对比第51-54页
5. 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第54-88页
     ·基于数码照片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第54-56页
     ·基于TM/ETM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第56-69页
     ·基于MODIS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第69-83页
       ·各研究区2010年植被覆盖度反演第69-75页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尺度外推方法第75-77页
       ·全国尺度NDVIsoil值的确定第77-83页
       ·全国尺度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第83页
     ·我国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第83-88页
6. 基于植被覆盖度的全国荒漠化动态监测第88-103页
     ·荒漠化监测指标的确定第88页
     ·荒漠化程度的划分第88-91页
     ·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第91-98页
       ·各荒漠化程度动态变化第92-98页
       ·各气候类型区荒漠化程度动态变化第98页
     ·各省区荒漠化现状和动态变化第98-103页
7. 我国荒漠化气候驱动力分析第103-112页
     ·NDVI与降水量相关分析第104-105页
     ·NDVI与气温相关分析第105-109页
     ·气象因子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第109-112页
8. 结论及讨论第112-117页
     ·结论第112-115页
       ·基于NDVI的荒漠化气候区划方法第112-113页
       ·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第113-114页
       ·基于植被覆盖度的荒漠化程度和动态监测第114-115页
       ·我国荒漠化驱动力分析第115页
     ·讨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3页
个人简介第123-125页
导师简介第125-127页
获得成果清单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下一篇:木材多元醇液化物的结构表征及缩聚反应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