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农村社会纠纷调解实践研究--以苏南Q镇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1页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2-15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6页
   ·研究的依据第16-18页
     ·理论依据第16-18页
     ·现实依据第18页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研究的思路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苏南Q镇的农村基层社会纠纷类型与调解方法第21-27页
   ·苏南Q镇的农村基层社会纠纷类型第21-23页
     ·苏南Q镇传统纠纷的常见类型第21页
     ·苏南Q镇农村基层纠纷的新类型第21-23页
   ·诱发纠纷的社会经济因素第23-24页
     ·地区经济的发展第23页
     ·人口构成的变化第23-24页
     ·公共政策的变化第24页
     ·人文风俗的变化第24页
   ·纠纷调解的一般方法和手段第24-27页
     ·基本纠纷调解的机构构成第24-25页
     ·各调解机构的功能分类第25页
     ·常用的调解方法第25页
     ·常用的调解手段第25-27页
第三章 苏南Q镇纠纷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第27-32页
   ·当前纠纷调解存在的问题第27-30页
     ·纠纷的调解过分依赖行政机关第27页
     ·纠纷化解机构发展思路和模式混乱第27-28页
     ·纠纷解决方式供给不足第28-29页
     ·人民调解的功能被过于扩大第29页
     ·各种调委会过度行政化第29-30页
   ·影响纠纷调解的因素第30-32页
     ·“有困难找政府”成为束缚的“枷锁”第30页
     ·社会治理体制发展的滞后性第30页
     ·居民群体差异和不同的利益诉求第30-31页
     ·民众对诉讼仍心存敬畏第31-32页
第四章 苏南Q镇社会纠纷调解的实践创新第32-41页
   ·严格依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第32-35页
     ·依法依规高质量完成人民调解工作第32-34页
     ·建立完备的人民调解机制第34-35页
     ·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第35页
   ·积极开展“大部制”办公室探索实践第35-36页
     ·整合各方面的物质资源优势,充分运用有限物质资源第35页
     ·整合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第35-36页
     ·消除推诿拖拉现象,人人都是责任人第36页
     ·实践经验的推广第36页
     ·实践经验的扩展第36页
   ·创新性开展“法律服务进村社”项目第36-41页
     ·苏南Q镇的试点草案第37页
     ·Q镇在基层农村(社区)开展法律顾问服务的实践意义第37-39页
     ·村(社)购买法律服务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第39-40页
     ·项目开展的成效第40-41页
第五章 农村基层社会纠纷调解创新的启示第41-43页
   ·明确纠纷调解机制创新的方向并进行顶层设计第41页
   ·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纠纷调解工作“去行政化”第41页
   ·加大舆论和普法宣传力度,推进依法化解纠纷进程第41页
   ·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居民的认同感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吴江社会组织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农村留守妇女婆媳矛盾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