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GIS技术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红层认识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红层泥岩路用性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页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5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四川地区红层分区及其工程环境特征研究 | 第17-29页 |
·四川地区红层概述及分区 | 第17-21页 |
·红层概述 | 第17页 |
·四川地区红层的发育演化史 | 第17-19页 |
·四川地区红层分区及其特征 | 第19-21页 |
·四川红层研究区工程环境特征 | 第21-29页 |
·研究区泥岩的物质成分 | 第21-23页 |
·研究区的地形地貌 | 第23-25页 |
·研究区的地质构造 | 第25-27页 |
·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环境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地理信息系统 | 第29-37页 |
·地理信息系统介绍 | 第29-32页 |
·GIS | 第29页 |
·GIS构成 | 第29-31页 |
·GIS空间数据结构 | 第31-32页 |
·GIS空间分析 | 第32-34页 |
·叠加分析 | 第32-33页 |
·缓冲区分析 | 第33-34页 |
·Arc GIS10.1软件产品 | 第34-37页 |
第4章 基于GIS的红层泥岩路用性评价 | 第37-61页 |
·红层泥岩路用性评价流程 | 第37-38页 |
·研究区数据收集及数据库建立 | 第38-39页 |
·评价单元划分 | 第39-40页 |
·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40-50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40-41页 |
·评价因子选取及赋值 | 第41-44页 |
·研究区边界图框的制作 | 第44-45页 |
·评价因子GIS分析及处理 | 第45-46页 |
·评价因子图件制作 | 第46-50页 |
·红层泥岩路用性数学表达模型的建立 | 第50-5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50-52页 |
·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计算过程 | 第52-55页 |
·红层泥岩路用性评价的数学表达模型 | 第55-56页 |
·四川地区红层泥岩路用性评价总图制作 | 第56-61页 |
·路用性评价分值及等级划分 | 第56-57页 |
·路用性评价图件制作 | 第57-61页 |
第五章 四川地区红层泥岩路用性结果的分析研究 | 第61-70页 |
·基于ArcGIS10.1的红层泥岩研究区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基于ArcGIS10.1的红层泥岩各分区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四川红层泥岩路用性评价结果的工程意义 | 第63-70页 |
·研究区主要交通线路概况 | 第63-64页 |
·路用性评价结果的工程应用价值分析 | 第64-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