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配合穴位推拿治疗气阴两虚兼气滞型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第11-14页 |
| 1 疾病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 ·现代医学诊断慢传输型便秘的标准 | 第11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 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2页 |
| 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 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13页 |
| 5 病例试验中止标准 | 第13页 |
| 6 病情分级标准 | 第13-14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4-20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4-15页 |
| ·资料来源 | 第14-1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中药敷脐方法 | 第15页 |
| ·穴位推拿方法 | 第15-16页 |
| ·分组实验方法 | 第16页 |
| 3 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 第16-19页 |
| ·观察方法 | 第16页 |
| ·安全性指标观察 | 第16-17页 |
| ·疗效性指标观察 | 第17-18页 |
|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 第18页 |
| ·复发评定标准 | 第18页 |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8-19页 |
| 4 不良反应处理 | 第19页 |
| 5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 1 症状总积分比较 | 第20-21页 |
| 2 总体疗效比较 | 第21页 |
| 3 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比较 | 第21-22页 |
| 4 联合组年龄与疗效关系比较 | 第22页 |
| 5 联合组病程与疗效关系比较 | 第22页 |
| 6 随访结果比较 | 第22-23页 |
| 7 安全性分析 | 第23-24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24-33页 |
| 1 西医对慢传输型便秘的认识 | 第24-28页 |
| ·慢传输型便秘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24-26页 |
| ·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 | 第26-28页 |
| 2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第28-29页 |
| ·便秘病名的认识 | 第28页 |
| ·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8页 |
| ·中医治疗进展 | 第28-29页 |
| 3 穴位推拿 | 第29-30页 |
| ·穴位推拿的理论基础 | 第29页 |
| ·选穴依据 | 第29-30页 |
| 4 中药敷脐疗法 | 第30-31页 |
| ·脐疗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 5 穴位推拿配合中药敷脐临床疗效评价 | 第31-32页 |
| 6 联合组的安全性评价 | 第32-33页 |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33-34页 |
| 1 结论 | 第33页 |
| 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附录1: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第38-42页 |
| 附录2:综述 | 第42-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