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血清白蛋白简介 | 第11-13页 |
·血清白蛋白的结构 | 第11-12页 |
·血清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血清白蛋白的光学性质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荧光光谱 | 第13-14页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14页 |
·圆二色光谱 | 第14-15页 |
·小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作用获取的信息 | 第15-19页 |
·猝灭机制的确定 | 第15-16页 |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确定 | 第16-17页 |
·热力学常数的获得及作用力类型的确定 | 第17-18页 |
·结合距离的确定 | 第18页 |
·构象的变化 | 第18-19页 |
·含氮稠环小分子信息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章 光谱法研究吡哩酮与BSA的相互作用 | 第25-37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NSCP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26-27页 |
·猝灭机理的探究 | 第27-28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8-29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 | 第29-31页 |
·热力学参数和结合力类型 | 第31-32页 |
·能量转移 | 第32-33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光谱法研究羰基稠合氮混杂卟啉与BSA的相互作用 | 第37-45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CF-NCP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38-39页 |
·猝灭机理的探究 | 第39-40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 | 第40-41页 |
·热力学参数和结合力类型 | 第41页 |
·能量转移 | 第41-42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光谱法研究法可林与BSA的相互作用 | 第45-55页 |
·引言 | 第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PCL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46-47页 |
·猝灭机理的探究 | 第47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7-48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 | 第48-49页 |
·作用力类型的判断 | 第49-50页 |
·结合距离 | 第50页 |
·构象变化的探究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五章 光谱法研究贝西沙星与BSA的相互作用 | 第55-65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5-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BFLX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56-57页 |
·猝灭机理的探究 | 第57-58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 | 第58-59页 |
·热力学参数和结合力类型 | 第59页 |
·能量转移 | 第59-60页 |
·构象变化的探究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