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2章 科学发展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为时代之需 | 第15-24页 |
| ·科学发展观--奠定我国发展的主体导向 | 第15-18页 |
|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指针 | 第15页 |
| ·科学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 第15-17页 |
| ·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 | 第17-18页 |
| ·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 第18-22页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 | 第18-20页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 第20-21页 |
|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民族精神 | 第21-22页 |
| ·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强大生命力的土壤 | 第22-24页 |
| ·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 第22-23页 |
| ·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 第23-24页 |
| 第3章 科学发展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 第24-38页 |
| ·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文化精髓的革故鼎新 | 第24-30页 |
| ·“和”文化影响下的和谐发展观 | 第24-26页 |
| ·“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可持续发展观 | 第26-28页 |
| ·“民本”思想影响下的以人为本 | 第28-30页 |
| ·根植于传统思维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观 | 第30-36页 |
| ·整体思维基础上的全面发展观 | 第30-32页 |
| ·辩证思维基础上的统筹兼顾 | 第32-34页 |
| ·“中和”思维基础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 第34-36页 |
| ·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 第36-38页 |
| ·马克思主义实践特性的内在要求 | 第36-37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特性的内在要求 | 第37页 |
| ·马克思主义开放特性的内在要求 | 第37-38页 |
| 第4章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科学发展和谐并进 | 第38-49页 |
| ·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 第38-45页 |
| ·提高文化自觉性培养科学发展后备军 | 第38-41页 |
| ·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文化利用率和竞争力 | 第41-43页 |
|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同当今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 | 第43-45页 |
| ·科学发展观丰富传统文化,引领构建文化高地 | 第45-49页 |
|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 第45页 |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 第45-47页 |
|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夯实传统文化的群众基础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