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琴书调查与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 洪洞琴书生存的环境 | 第12-14页 |
(一) 洪洞琴书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 第12-13页 |
(二) 洪洞琴书生存的历史文化渊源 | 第13-14页 |
二、 洪洞琴书的发展历程 | 第14-20页 |
(一) 洪洞琴书的渊源与形成 | 第14-17页 |
(二) 洪洞琴书的兴盛发展与衰落 | 第17-20页 |
三、 洪洞琴书的曲目 | 第20-28页 |
(一) 现存曲目 | 第20-24页 |
(二) 曲本的价值 | 第24-28页 |
四、 洪洞琴书的艺术特征 | 第28-50页 |
(一) 音乐特色 | 第28-37页 |
(二) 唱词和道白特点 | 第37-41页 |
(三) 演出特点 | 第41-50页 |
五、 洪洞琴书的班社和艺人 | 第50-54页 |
(一) 班社组织 | 第50页 |
(二) 主要艺人 | 第50-54页 |
六、 洪洞琴书的文化价值 | 第54-62页 |
(一) 洪洞琴书中的戏曲因素 | 第54-57页 |
(二) 洪洞琴书中的民俗意蕴 | 第57-60页 |
(三) 洪洞琴书的文化特征与功能 | 第60-62页 |
七、 洪洞琴书的现状与保护 | 第62-66页 |
(一) 洪洞琴书的现状 | 第62-63页 |
(二) 洪洞琴书的保护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