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篇 研究报告 | 第13-44页 |
| 第一章 绵羊肺炎支原体tuf基因的分子特性分析 | 第13-2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 ·菌株 | 第13-14页 |
|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4-15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15页 |
|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及DNA提取 | 第15页 |
| ·tuf基因的扩增 | 第15-16页 |
| ·目的片段的纯化回收 | 第16页 |
| ·PCR扩增片段的克隆测序 | 第16页 |
| ·绵羊肺炎支原体tuf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6-17页 |
| 2 结果 | 第17-23页 |
| ·tuf基因的扩增 | 第17页 |
| ·比对并分析与13种常见支原体tuf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 第17-18页 |
| ·延伸因子Tu蛋白特性分析 | 第18-21页 |
| ·基于tuf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21-23页 |
| 3 讨论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基于绵羊肺炎支原体tuf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 第26-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菌株及临床样本 | 第26-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 ·样本处理与DNA提取 | 第27页 |
| ·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 第27-29页 |
| ·与基于P113基因为靶标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出率的比较 | 第29页 |
| ·与基于 16S rRNA和Hsp70基因为靶标的普通PCR方法检出率的比较 | 第29页 |
| 2 结果 | 第29-35页 |
| ·引物的特异性 | 第29-30页 |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0-31页 |
| ·标准曲线 | 第31页 |
| ·熔解曲线 | 第31页 |
| ·特异性 | 第31-32页 |
| ·敏感性验证 | 第32-33页 |
| ·重复性和稳定性检测 | 第33-34页 |
| ·与基于P113为靶标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出率的比较 | 第34页 |
| ·与基于 16S rRNA及Hsp70为靶标的普通PCR方法检出率的比较 | 第34-35页 |
| 3 讨论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基于tuf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应用 | 第37-4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 ·实验动物及临床样本 | 第37-38页 |
| ·Mo的人工感染样本 | 第38页 |
| ·样本的处理 | 第38页 |
| ·方法 | 第38-39页 |
| 2 结果 | 第39-40页 |
| ·对羊肺组织不同病变部位Mo检出率的比较 | 第39页 |
| ·对四川、青海、新疆地区Mo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第39-40页 |
| 3 讨论 | 第40-43页 |
| ·不同病变部位Mo病原数量不同 | 第40-41页 |
| ·四川、新疆、青海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3-44页 |
| 第二篇 文献综述 支原体tuf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44-50页 |
| 1 支原体tuf基因的结构特征 | 第44-45页 |
| 2 支原体tuf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45-46页 |
| 3 支原体tuf基因在遗传进化上的应用 | 第46-47页 |
| 4 支原体tuf基因在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 5 结语与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 附录 | 第57-58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57页 |
| 参加课题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