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鹿特丹规则》关于承运人义务的革新 | 第10-13页 |
·承运人管货义务的变化 | 第10-11页 |
·《海牙规则》与《汉堡规则》的相关规定 | 第10-11页 |
·《鹿特丹规则》对管货义务的新规定 | 第11页 |
·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变化 | 第11-13页 |
·《鹿特丹规则》下适航义务的延长 | 第11-12页 |
·《鹿特丹规则》下适航义务内容的增加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鹿特丹规则》关于承运人责任的革新 | 第13-18页 |
·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延长 | 第13-14页 |
·《海牙规则》与《汉堡规则》的相关规定 | 第13页 |
·《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责任期间的扩展 | 第13-14页 |
·承运人责任主体的扩充 | 第14-15页 |
·《海牙规则》与《汉堡规则》对“承运人”的界定 | 第14页 |
·《鹿特丹规则》中“履约方”与“海运履约方”的提出 | 第14-15页 |
·承运人免责事由的变化 | 第15-17页 |
·免责事由的列举方式 | 第15页 |
·免责事由的具体内容 | 第15-17页 |
·承运人归责原则的新规定 | 第17-18页 |
·《海牙规则》与《汉堡规则》的相关规定 | 第17页 |
·《鹿特丹规则》的“三个推定”原则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从货运双方角度对《鹿特丹规则》若干问题之探讨 | 第18-30页 |
·首次在海运公约中对“多式联运”加以规定 | 第18-20页 |
·《鹿特丹规则》规定“多式联运”的原因 | 第18-19页 |
·针对《鹿特丹规则》规定“多式联运”所做的调查 | 第19页 |
·对《鹿特丹规则》加重承运人在多式联运中的责任期间的思考 | 第19-20页 |
·“海运履约方”的提出及运用 | 第20-23页 |
·“海运履约方”与承运人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对“上海-大阪货损案”的分析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 第21-23页 |
·航行过失免责的废除 | 第23-26页 |
·关于航行过失的相关案例分析 | 第23-24页 |
·对废除航行过失免责的法律后果的分析 | 第24-26页 |
·从开航适航到全程适航 | 第26-27页 |
·针对“全程适航”所做的调查 | 第26页 |
·“全程适航”给货运双方带来的后果 | 第26-27页 |
·对“全程适航”的不同观点 | 第27页 |
·关于《鹿特丹规则》下船货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平衡的探讨 | 第27-30页 |
·其他公约及我国《海商法》对船货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 | 第27-28页 |
·《鹿特丹规则》对船货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鹿特丹规则》对我国的影响及对我国《海商法》修改的借鉴意义之分析 | 第30-34页 |
·《鹿特丹规则》对我国的影响 | 第30-32页 |
·《鹿特丹规则》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 第30-31页 |
·《鹿特丹规则》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 第31-32页 |
·《鹿特丹规则》对我国《海商法》的借鉴意义 | 第32-34页 |
·建议《海商法》借鉴之处 | 第32-33页 |
·建议《海商法》借鉴并变通之处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