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三、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塔南凹陷区域构造地质特征 | 第12-17页 |
| ·区域构造地质概况 | 第12页 |
| ·区域构造发育史 | 第12-14页 |
| ·区域沉积界面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储层岩石特征 | 第17-31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17-21页 |
| ·储层岩石成分特征 | 第17-19页 |
| ·储层岩石结构特征 | 第19-21页 |
| ·南一段储层孔隙及结构特征 | 第21-27页 |
| ·孔隙类型 | 第21-24页 |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24-27页 |
| ·储集层物性特征 | 第27-31页 |
| ·孔隙度 | 第27-29页 |
| ·渗透率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储层成岩作用 | 第31-47页 |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32-37页 |
| ·机械压实作用 | 第32-33页 |
| ·胶结作用 | 第33-35页 |
| ·溶蚀、溶解作用 | 第35-37页 |
| ·交代作用 | 第37页 |
| ·南一段成岩共生序列 | 第37-39页 |
| ·普通砂岩共生序列 | 第38页 |
| ·火山碎屑岩成岩序列 | 第38-39页 |
| ·成岩相 | 第39-44页 |
| ·成岩相的基本特征 | 第39-40页 |
| ·单井成岩相特征 | 第40-41页 |
| ·成岩相连井特征 | 第41-43页 |
| ·成岩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43-44页 |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44-47页 |
| ·镜质体反射率(Ro) | 第45-46页 |
| ·最高热解温度(Tmax)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 第47-58页 |
| ·优质储层定义及塔南南一段物性下限的确定 | 第47-48页 |
| ·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 ·优质储层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8页 |
| ·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49-51页 |
| ·碎屑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因素与优质储层发育的关系 | 第51页 |
| ·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与优质储层发育的关系 | 第51-54页 |
| ·储层与源岩的组合类型与优质储层发育的关系 | 第54-56页 |
| ·大气水淋滤 | 第56页 |
| ·优质储层分布范围预测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详细摘要 | 第64-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