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探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3. 论文构思 | 第14-15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主体性概述 | 第16-31页 |
·主体性概述 | 第17-26页 |
·主体性要义 | 第17-19页 |
·主体性的演进逻辑 | 第19-23页 |
·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 第23-26页 |
·中西主体性研究的不同方向 | 第26-31页 |
·中国主体性研究的三个方向 | 第26-28页 |
·西方主体性研究的五次转向 | 第28-31页 |
3. 虚拟实践的生成 | 第31-38页 |
·虚拟的涵义 | 第31-32页 |
·虚拟实践的生成 | 第32-35页 |
·虚拟实践的特征 | 第35-38页 |
·虚拟现实性 | 第35-36页 |
·可能性 | 第36页 |
·沉浸性 | 第36-37页 |
·即时交互性 | 第37-38页 |
4.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分析 | 第38-46页 |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的问题 | 第38-40页 |
·主体性的是提升还是消解 | 第38-39页 |
·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的博弈 | 第39-40页 |
·人性与技术 | 第40页 |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的分析 | 第40-46页 |
·技术分析 | 第40-42页 |
·社会环境分析 | 第42-43页 |
·文化分析——以互联网文化为例 | 第43-44页 |
·价值分析 | 第44-46页 |
5.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解决方法 | 第46-50页 |
·在批判基础上把握技术理性的限度 | 第47-48页 |
·回归价值理性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