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XRF技术的露头和手标本尺度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研究
| 作者简介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1页 |
| ABSTRACT | 第11-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 §1.1 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 ·PXRF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金顶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25-26页 |
|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 第26-28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主要工作量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便携式X荧光技术 | 第28-41页 |
| §2.1 PXRF简介 | 第28-30页 |
| ·X射线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8页 |
| ·选用仪器介绍 | 第28-30页 |
| §2.2 PXRF趋势性分析稳定性评价 | 第30-40页 |
| ·PXRF影响因素及校正 | 第30-31页 |
| ·趋势性分析性能评价原则 | 第31页 |
| ·性能评价方案及结果 | 第31-40页 |
| §2.3 总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矿区地质背景及剖面介绍 | 第41-52页 |
| §3.1 金顶铅锌矿床 | 第41-45页 |
| ·矿区出露地层简介 | 第41-43页 |
| ·矿化特征 | 第43-44页 |
| ·剖面选择 | 第44-45页 |
| §3.2 白音诺尔矿床 | 第45-52页 |
| ·矿区地层 | 第45-47页 |
| ·矿区岩浆岩 | 第47-48页 |
| ·矿化特征 | 第48-50页 |
| ·南采坑及剖面选择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PXRF网格化剖面测量及数据处理 | 第52-59页 |
| §4.1 网格化测量方法和原则 | 第52-53页 |
| §4.2 剖面网格化测量方法 | 第53页 |
| ·手标本剖面测量方法 | 第53页 |
| ·露头剖面测量方法 | 第53页 |
| §4.3 手标本及露头剖面数据测量 | 第53-57页 |
| ·金顶铅锌矿手标本 | 第53页 |
| ·白音诺尔露头剖面 | 第53-57页 |
| §4.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7-59页 |
| ·原始数据筛选 | 第57-58页 |
| ·小于检出限数据处理 | 第58页 |
| ·反距离加权插值 | 第58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金顶手标本切面元素分布及矿化顺序 | 第59-68页 |
| §5.1 矿化关系清晰的手标本1 | 第59-63页 |
| ·肉眼下手标本1 | 第59页 |
| ·元素空间分布 | 第59-61页 |
| ·镜下观察 | 第61页 |
| ·元素组合 | 第61-63页 |
| ·小结 | 第63页 |
| §5.2 矿化特征模糊的手标本2 | 第63-66页 |
| ·判断矿化顺序方法探讨 | 第63-64页 |
| ·肉眼下手标本2 | 第64页 |
| ·元素分布 | 第64页 |
| ·元素组合 | 第64-66页 |
| ·镜下验证与讨论 | 第66页 |
| §5.3 总结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白音诺尔露头剖面元素分布及元素迁移富集 | 第68-87页 |
| §6.1 岩脉围岩界面 | 第68-69页 |
| §6.2 界面露头元素迁移定性分析 | 第69-77页 |
| ·石英斑岩脉-大理岩剖面 | 第69-70页 |
| ·长英质岩脉-结晶灰岩剖面 | 第70-73页 |
| ·花岗闪长岩-大理岩剖面 | 第73-75页 |
| ·镜下矿物特征 | 第75-76页 |
|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 第76-77页 |
| §6.3 矽卡岩剖面定量分析 | 第77-84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77-79页 |
| ·元素迁移量计算 | 第79-83页 |
| ·元素富集指数 | 第83-84页 |
| §6.4 总结 | 第84-8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1页 |
| §7.1 结论 | 第87-89页 |
| §7.2 展望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02页 |
| 附照片 | 第102-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