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絮凝及絮凝剂概述 | 第12-18页 |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2-13页 |
·絮凝机理 | 第13-14页 |
·絮凝剂种类 | 第14-16页 |
·天然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生物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生物质的分类 | 第18-19页 |
·生物质的利用方式 | 第19页 |
·栾树资源概况 | 第19-20页 |
·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选题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试验部分 | 第23-29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栾树籽的处理 | 第24页 |
·栾树籽理化参数的测试与特性表征 | 第24-25页 |
·理化指标的测试 | 第24页 |
·等电点的测试 | 第24-25页 |
·栾树籽粉末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页 |
·栾树籽絮凝剂制备方法的确定 | 第25-26页 |
·水提液的制备 | 第25页 |
·盐提液的制备 | 第25页 |
·絮凝性能测试试验 | 第25-26页 |
·水提液、盐提液絮凝效果的比较 | 第26页 |
·栾树籽絮凝剂絮凝效果的研究 | 第26-27页 |
·栾树籽絮凝性能的初探试验 | 第26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26页 |
·正交试验 | 第26页 |
·栾树籽絮凝剂-金属离子的絮凝试验 | 第26-27页 |
·栾树籽絮凝剂-Fe~(3+)复配及絮凝条件的优化 | 第27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27页 |
·BBD 试验 | 第27页 |
·Fe~(3+)对栾树籽等电点的影响 | 第27页 |
·栾树籽絮凝剂去除 Cr~(6+)的试验 | 第27-28页 |
·絮凝剂用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pH 的影响 | 第28页 |
·栾树籽絮凝剂去除 Cr3+的试验 | 第28-29页 |
·絮凝剂用量的影响 | 第28页 |
·pH 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53页 |
·栾树籽理化参数的测试与特性表征结果 | 第29-31页 |
·基本理化参数 | 第29页 |
·红外谱图分析 | 第29-31页 |
·栾树籽絮凝剂制备实验 | 第31-35页 |
·絮凝剂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pH 的影响 | 第32-3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水提法、盐提法的比较 | 第34-35页 |
·栾树籽絮凝剂絮凝效果的研究 | 第35-41页 |
·絮凝剂用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pH 的影响 | 第36-37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7页 |
·正交试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栾树籽絮凝剂-金属离子的絮凝试验 | 第40-41页 |
·栾树籽絮凝剂-Fe~(3+)絮凝条件的优化 | 第41-49页 |
·Fe~(3+)的影响 | 第41-42页 |
·絮凝剂用量的影响 | 第42页 |
·pH 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BBD 试验分析 | 第44-49页 |
·Fe~(3+)对栾树籽等电点的影响结果 | 第49页 |
·栾树籽絮凝剂去除 Cr~(6+)的试验 | 第49-51页 |
·絮凝剂用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pH 的影响 | 第50-51页 |
·栾树籽絮凝剂去除 Cr3+的试验 | 第51-52页 |
·絮凝剂用量的影响 | 第51页 |
·pH 的影响 | 第51-52页 |
·栾树籽的生物降解性 | 第52-53页 |
4 结论 | 第53-55页 |
·栾树籽的理化性质 | 第53页 |
·栾树籽絮凝剂的制备 | 第53页 |
·栾树籽絮凝性能的研究 | 第53页 |
·栾树籽絮凝剂-Fe~(3+)絮凝效果的研究 | 第53-54页 |
·栾树籽絮凝剂处理 Cr~(6+)及 Cr3+ | 第54-55页 |
5 本实验的不足及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