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目录 | 第11-13页 |
| 图目录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9页 |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6-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8-2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的区域构造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29-52页 |
| ·区域构造地质概况 | 第29-32页 |
| ·地球物理背景场特征 | 第32-37页 |
| ·主要活动断裂活动特征 | 第37-49页 |
| ·地震活动性特征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第三章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划分与形变特征 | 第52-97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活动块体的划分 | 第52-80页 |
| ·基于地震地质资料的活动块体划分 | 第52-59页 |
| ·基于 GPS 资料验证块体划分结果 | 第59-78页 |
| ·活动块体的独立性检验 | 第78-80页 |
| ·活动块体的运动变形特征 | 第80-91页 |
| ·活动块体的运动特征 | 第80-83页 |
| ·活动块体的变形特征 | 第83-91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91-96页 |
| ·块体划分方法的讨论 | 第91-92页 |
|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划分结果 | 第92-94页 |
|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运动的动力来源 | 第94-96页 |
| ·结论 | 第96-97页 |
| 第四章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边界断裂变形特征分析 | 第97-121页 |
| ·引言 | 第97页 |
| ·数据与方法 | 第97-99页 |
| ·活动块体边界断裂形变特征 | 第99-119页 |
| ·边界断裂的闭锁深度与变形宽度 | 第99-103页 |
| ·边界断裂的滑动速率 | 第103-119页 |
| ·结论 | 第119-121页 |
| 第五章 块体运动、活动块体边界带变形特征与地震危险性 | 第121-130页 |
| ·引言 | 第121-122页 |
| ·活动块体运动、边界带形变特征与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 | 第122-128页 |
| ·研究区次级活动块体运动特征与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 | 第122-126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变形特征与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 | 第126-12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128-130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 | 第130-133页 |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0-131页 |
| ·主要的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31-132页 |
| ·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32-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8页 |
| 致谢 | 第148-1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0页 |
|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第150-151页 |
|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51页 |
|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工作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