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 ·TWIP钢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TWIP效应的提出 | 第9页 |
| ·国外TWIP钢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TWIP钢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TWIP钢的强化机制 | 第11-13页 |
| ·位错强化 | 第11页 |
| ·晶界强化 | 第11-12页 |
| ·马氏体相变强化 | 第12页 |
| ·孪晶强化 | 第12-13页 |
|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 | 第13-18页 |
|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分类 | 第14-16页 |
|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主要鉴别方法 | 第16-17页 |
| ·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晶体内部的界面及结构 | 第18-20页 |
| ·小角度晶界 | 第18-19页 |
| ·重合位置点阵CSL及CSL晶界 | 第19-20页 |
|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选题依据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22-23页 |
| ·化学成分设计 | 第22-23页 |
| ·热处理及热加工工艺 | 第23页 |
| ·室温拉伸试验 | 第23-24页 |
| ·显微组织观察与结构分析 | 第24-27页 |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4-25页 |
| ·能谱分析 | 第25页 |
| ·断口形貌观察 | 第25页 |
|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 第25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Fe-Mn-Cu-C TWIP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7-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 ·非金属夹杂物的种类、来源及变形特性 | 第29-34页 |
| ·铁锰氧化物 | 第29-30页 |
| ·硅酸盐类夹杂物 | 第30-31页 |
| ·硫化物 | 第31-33页 |
| ·氮化物 | 第33-34页 |
| ·钢样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定量分析 | 第34-37页 |
| ·除杂原理 | 第37-38页 |
| ·非金属夹杂物对高碳含铜TWIP钢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43页 |
| ·拉伸力学性能及断口分析 | 第38-41页 |
| ·非金属夹杂物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拉伸力学性能对非金属夹杂物的敏感性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热加工工艺对Fe-Mn-Cu-C TWIP钢板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44-5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 ·组织缺陷分析 | 第45-47页 |
| ·高碳含铜TWIP钢金相组织观察与分析 | 第47-50页 |
| ·固溶态组织 | 第47-48页 |
| ·拉伸前的组织 | 第48-49页 |
| ·拉伸后的组织 | 第49-50页 |
| ·XRD物相分析 | 第50页 |
| ·TWIP钢中C含量的变化 | 第50-55页 |
| ·TWIP钢板材制备过程中C含量的变化 | 第50-51页 |
| ·脱碳模型的建立 | 第51-55页 |
| ·热加工工艺对TW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 ·拉伸性能 | 第55-56页 |
| ·拉伸曲线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再结晶工艺对Fe-Mn-Cu-C TWIP钢板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58-79页 |
|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 ·再结晶热处理前组织观察 | 第59-61页 |
| ·温度对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61-65页 |
| ·金相法测碳化物析出温度 | 第61-64页 |
| ·析出碳化物的形态 | 第64-65页 |
| ·碳化物与再结晶的交互作用 | 第65-68页 |
| ·不同保温时间对350℃与900℃下精轧板再结晶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68-70页 |
| ·高碳含铜TWIP钢再结晶后的组织 | 第70-75页 |
| ·再结晶钢板中的晶界类型 | 第70-72页 |
| ·再结晶钢板中的退火孪晶 | 第72-74页 |
| ·再结晶钢板中的晶粒取向 | 第74-75页 |
| ·再结晶对Fe-20Mn-3Cu-1.27C TW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个人简历 | 第87-8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