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本论文合成的部分配体和钌配合物一览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基于金属有机配合物制备的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3-15页 |
·光催化氢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光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立题依据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37页 |
·主要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3-25页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33页 |
·钌配合物的合成 | 第25-29页 |
·配体和[Ru(CO)_2Cl_2]_n的合成 | 第25-26页 |
·配体4,4'-dcbpy的合成 | 第25页 |
·配体4,4'-MeOOC-bpy的合成 | 第25-26页 |
·[Ru(CO)_2Cl_2]_n的合成 | 第26页 |
·Ru(4,4'-dcbpy)(CO)_2Cl_2的合成 | 第26页 |
·Ru(4,4'-MeOOC-bpy)(CO)_2Cl_2的合成 | 第26-27页 |
·Ru(5,5'-dcbpy)(CO)_2Cl_2的合成 | 第27页 |
·[Ru(4,4'-dcbpy)_2(CO)Cl]Cl的合成 | 第27页 |
·Ru(4,4'-dcbpy)(CO)_2(CF_3SO_3)_2的合成 | 第27页 |
·Ru(4,4'-dcbpy)_2Cl_2的合成 | 第27-28页 |
·Ru(5,5'-dcbpy)_2Cl_2的合成 | 第28页 |
·Ru(4,4'-dcbpy)_3Cl_2的合成 | 第28页 |
·Ru(5,5'-dcbpy)_3Cl_2的合成 | 第28-29页 |
·以氧化石墨烯为模板后修饰钌羧酸联吡啶羰基配合物 | 第29-30页 |
·RGO-NH-CO-bpy-Ru(dcbpy)(CO)_2合成路线图 | 第29页 |
·RGO-NH-CO-bpy-Ru(CO)_2(dcbpy)的制备 | 第29-30页 |
·氧化石墨烯的氨基化(RGO-NH_2) | 第30页 |
·RGO-NH-CO-bpy的制备 | 第30页 |
·RGO-NH-CO-bpy-Ru(CO)_2(dcbpy)的制备 | 第30页 |
·MOF-253-Ru系列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3页 |
·MOF-253的制备 | 第30页 |
·MOF-253-Ru(CO)_2Cl_2的制备 | 第30-31页 |
·MOF-253-Ru(CO)_2Cl_2-6.4%的制备 | 第30-31页 |
·MOF-253-Ru(CO)_2Cl_2-12.5%的制备 | 第31页 |
·MOF-253-Ru(CO)_2Cl_2-23.1%的制备 | 第31页 |
·MOF-253-Ru(dcbpy)(CO)_2的制备 | 第31-32页 |
·实验路线图 | 第31-32页 |
·MOF-253-Ru(dcbpy)(CO)_2的制备 | 第32页 |
·MOF-253-Ru(4,4'-dcbpy)_2的制备 | 第32页 |
·MOF-253-Ru(5,5'-dcbpy)_2的制备 | 第32-33页 |
·MOF-Ⅰ和MOF-Ⅱ的制备 | 第33页 |
·仪器测试条件 | 第33-35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33页 |
·核磁氢谱(~1H NMR) | 第33-34页 |
·单晶结构衍射 | 第34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4页 |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34页 |
·紫外漫反射光谱(DRS) | 第34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第34页 |
·荧光光谱(PL) | 第34-35页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第35页 |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35-37页 |
·光催化氢化酮的活性评价 | 第35页 |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活性评价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钌羧酸联吡啶羰基配合物/Cd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氢化酮的研究 | 第37-54页 |
·引言 | 第37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48页 |
·Ru(5,5'-dcbpy)(CO)_2Cl_2的表征 | 第37-41页 |
·Ru(5,5'-dcbpy)(CO)_2Cl_2的红外光谱图 | 第37-38页 |
·Ru(5,5'-dcbpy)(CO)_2Cl_2核磁氢谱 | 第38-39页 |
·Ru(5,5'-dcbpy)(CO)_2Cl_2单晶结构衍射数据 | 第39-40页 |
·Ru(5,5'-dcbpy)(CO)_2Cl_2紫外可见光谱 | 第40页 |
·Ru(5,5'-dcbpy)(CO)_2Cl_2荧光光谱 | 第40-41页 |
·Ru(5,5'-dcbpy)(CO)_2Cl_2结论 | 第41页 |
·[Ru(4,4'-dcbpy)_2(CO)Cl]Cl的表征 | 第41-45页 |
·[Ru(4,4'-dcbpy)_2(CO)Cl]Cl的红外光谱图 | 第41-42页 |
·[Ru(4,4'-dcbpy)_2(CO)Cl]Cl核磁氢谱 | 第42-43页 |
·[Ru(4,4'-dcbpy)_2(CO)Cl]Cl单晶结构衍射数据 | 第43-44页 |
·[Ru(4,4'-dcbpy)_2(CO)Cl]Cl紫外可见光谱 | 第44页 |
·[Ru(4,4'-dcbpy)_2(CO)Cl]Cl结论 | 第44-45页 |
·Ru(4,4'-dcbpy)(CO)_2(CF_3SO_3)_2的表征 | 第45-46页 |
·Ru(4,4'-dcbpy)(CO)_2(CF_3SO_3)_2红外光谱 | 第45页 |
·Ru(4,4'-dcbpy)(CO)_2(CF_3SO_3)_2紫外可见光谱 | 第45-46页 |
·Ru(4,4'-dcbpy)(CO)_2(CF_3SO_3)_2结论 | 第46页 |
·RGO-NH-CO-bpy-Ru(CO)_2(dcbpy)的表征 | 第46-48页 |
·RGO-NH-CO-bpy-Ru(CO)_2(dcbpy)红外光谱 | 第46页 |
·RGO-NH-CO-bpy-Ru(CO)_2(dcbpy)X射线粉末衍射图 | 第46-47页 |
·RGO-NH-CO-bpy-Ru(CO)_2(dcbpy)结论 | 第47-48页 |
·钌羧酸联吡啶羰基配合物/CdS光催化体系光催化氢化酮性能及反应机理研究 | 第48-51页 |
·钌羰基配合物Ⅵ/CdS光催化体系光催化氢化苯乙酮 | 第48-49页 |
·钉羰基配合物Ⅰ~Ⅵ/CdS光催化体系光催化氢化苯乙酮和环己酮 | 第49-50页 |
·钌羧酸联吡啶羰基配合物/CdS复合材料光催化氢化酮机理研究 | 第50-51页 |
·RGO-Ru/CdS光催化体系光催化氢化酮性能及反应机理研究 | 第51-52页 |
·RGO-Ru/CdS复合材料光催化氢化酮 | 第51页 |
·RGO-Ru/CdS复合材料光催化氢化酮反应机理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MOF-253-Ru系列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研究 | 第54-83页 |
·引言 | 第54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4-75页 |
·MOF-253-Ru(CO)_2Cl_2的表征 | 第54-59页 |
·MOF-253、[Ru(CO)_2Cl_2]_2和MOF-253-Ru(CO)_2Cl_2的红外光谱图 | 第54-55页 |
·MOF-253、MOF-253-Ru(CO)_2Cl_2漫反射光谱与[Ru(CO)_3Cl_2]_2紫外可见光谱 | 第55-56页 |
·MOF-253和MOF-253-Ru(CO)_2Cl_2的漫反射光谱与Ru(5,5'-dcbpy)(CO)_2Cl_2紫外可见光谱 | 第56页 |
·MOF-253和MOF-253-Ru(CO)_2Cl_2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 第56-57页 |
·MOF-253和MOF-253-Ru(CO)_2Cl_2的比表面 | 第57-58页 |
·MOF-253-Ru(CO)_2Cl_2结论 | 第58-59页 |
·MOF-253-Ru(dcbpy)(CO)_2的表征 | 第59-62页 |
·MOF-253、Ru(4,4'-dcbpy)(CO)_2(CF_3SO_3)_2和MOF-253-Ru(dcbpr)(CO)_2的红外光谱图 | 第59-60页 |
·MOF-253-Ru(dcbpy)(CO)_2紫外可见漫反射 | 第60-61页 |
·MOF-253-Ru(dcbpy)(CO)_2 X射线粉末衍射图 | 第61页 |
·MOF-253-Ru(dcbpy)(CO)_2比表面 | 第61-62页 |
·MOF-253-Ru(dcbpy)(CO)_2结论 | 第62页 |
·MOF-253-Ru(4,4'-dcbpy)_2的表征 | 第62-65页 |
·MOF-253-Ru(dcbpy)(CO)_2红外光谱 | 第62-63页 |
·MOF-253-Ru(dcbpy)(CO)_2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63-64页 |
·MOF-253-Ru(dcbpy)(CO)_2 X射线粉末衍射图 | 第64页 |
·MOF-253-Ru(dcbpy)(CO)_2比表面 | 第64-65页 |
·MOF-253-Ru(4,4'-dcbpy)_2结论 | 第65页 |
·MOF-253-Ru(5,5'-dcbpy)_2的表征 | 第65-68页 |
·MOF-253-Ru(5,5'-dcbpy)_2红外光谱 | 第65-66页 |
·MOF-253-Ru(5,5'-dcbpy)_2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图 | 第66-67页 |
·MOF-253-Ru(5,5'-dcbpy)_2 X射线粉末衍射图 | 第67页 |
·MOF-253-Ru(5,5'-dcbpy)_2比表面 | 第67-68页 |
·MOF-253-Ru(5,5'-dcbpy)_2结论 | 第68页 |
·Ru(5,5'-dcbpy)_3Cl_2的表征 | 第68-70页 |
·Ru(5,5'-dcbpy)_3Cl_2单晶结构衍射数据 | 第68-70页 |
·Ru(5,5'-dcbpy)_3Cl_2紫外可见光谱 | 第70页 |
·Ru(5,5'-dcbpy)_3Cl_2结论 | 第70页 |
·MOF-Ⅰ和MOF-Ⅱ的表征 | 第70-75页 |
·MOF-Ⅰ和MOF-Ⅱ的红外光谱图 | 第70-71页 |
·MOF-Ⅰ和MOF-Ⅱ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图 | 第71-72页 |
·MOF-Ⅱ的荧光光谱图 | 第72页 |
·MOF-Ⅰ和MOF-Ⅱ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 第72-73页 |
·MOF-Ⅰ和MOF-Ⅱ的比表面 | 第73-74页 |
·MOF-Ⅰ和MOF-Ⅱ可逆变色图 | 第74页 |
·MOF-Ⅰ和MOF-Ⅱ结论 | 第74-75页 |
·MOF-253-Ru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 第75-78页 |
·MOF-253-Ru(CO)_2Cl_2系列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 第75-76页 |
·MOF-253-Ru(CO)_2_Cl_2光催化还原CO_2为甲酸活性图 | 第75-76页 |
·MOF-253-Ru(CO)_2Cl_2光催化剂稳定性 | 第76页 |
·MOF-253-Ru(dcbpy)(CO)_2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 第76-77页 |
·MOF-253-Ru(4,4'-dcbpy)_2和MOF-253-Ru(5,5'-dcbpy)_2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 第77-78页 |
·MOF-Ⅰ和MOF-Ⅱ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 第78页 |
·MOF-253-Ru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机理研究 | 第78-81页 |
·含钌羰基配合物的MOFs光催化还原CO_2机理研究 | 第78-81页 |
·含钌羰基钌配合物的MOFs光照前后红外光谱图 | 第78-79页 |
·含钌羰基配合物MOFs光催化还原CO_2气相产物来源探讨 | 第79-80页 |
·含钌羰基配合物MOFs光催化还原CO_2机理 | 第80-81页 |
·不含羰基的MOF-253-Ru光催化还原CO_2机理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附录 | 第92-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个人简历 | 第109-110页 |
在学期间已发表(待发表)的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