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 女德的定义 | 第15页 |
(二) 女德教育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临夏州穆斯林女德教育现状调查 | 第17-27页 |
一、临夏州穆斯林女性教育体系 | 第17-19页 |
(一) 公办教育 | 第17页 |
(二) 民办教育 | 第17-18页 |
(三) 家庭教育 | 第18-19页 |
二、临夏州穆斯林女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9-22页 |
(一) 家庭女德教育体系不完善 | 第19-20页 |
(二) 学校女德教育体系不完善 | 第20-21页 |
(三) 清真寺对女德教育重视不足 | 第21-22页 |
三、临夏州女德教育体系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分析 | 第22-27页 |
(一) 教育滞后 | 第22-23页 |
(二) 思想落后 | 第23-24页 |
(三) 教派不和 | 第24-25页 |
(四) 现代化挑战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临夏州发展穆斯林女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27-32页 |
一、构建临夏州穆斯林和谐家庭的需要 | 第27-29页 |
(一) 有助于临夏州穆斯林女性对家庭角色的反思与重构 | 第27页 |
(二) 有助于改善临夏州穆斯林家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 第27-29页 |
二、提升临夏州穆斯林整体素养的需要 | 第29-30页 |
(一) 有助于临夏州穆斯林女性整体素养的提升 | 第29页 |
(二) 有助于培育民族贤才 | 第29-30页 |
三、完善临夏州穆斯林道德教育体系的需要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完善女德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议 | 第32-41页 |
一、完善临夏州穆斯林女德教育思想 | 第32-34页 |
(一) 明确教育目标 | 第32页 |
(二) 改进教育方式 | 第32-33页 |
(三)完善教育内容 | 第33-34页 |
二、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女德教育的优秀思想 | 第34-37页 |
(一) 伊斯兰文化中关于女德教育的思想及内容 | 第35-36页 |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女德教育的思想及内容 | 第36-37页 |
三、完善教育内容的几点补充与强调 | 第37-41页 |
(一) 以信仰为基准的基本道德规范 | 第37页 |
(二) 现代穆斯林女性需具备的几种德性 | 第37-39页 |
(三) 现代穆斯林女性需具备的几项素质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临夏州开展穆斯林女德教育实际工作的建议 | 第41-49页 |
一、对完善家庭女德教育体系的建议 | 第41-43页 |
(一) 父母自身的建设 | 第41页 |
(二) 宗教信仰的熏陶 | 第41页 |
(三) 加强亲子教育 | 第41-42页 |
(四) 构建家庭生活中的知识体系 | 第42页 |
(五) 传承并发扬优良的家庭传统 | 第42页 |
(六) 重视女子“四德”的培养 | 第42-43页 |
二、对完善学校女德教育体系的建议 | 第43-46页 |
(一) 重视受教育者内在修养的培育 | 第43页 |
(二) 设置女性特色教育 | 第43-44页 |
(三) 设置女性专长教育 | 第44页 |
(四) 加强性别意识教育与培训 | 第44-45页 |
(五) 改进教育方式的建议 | 第45-46页 |
三、对完善社会女德教育体系的建议 | 第46-49页 |
(一) 为穆斯林女性提供公平的提升平台 | 第46-47页 |
(二) 大力发展穆斯林女性终身教育体系 | 第47-48页 |
(三) 支持穆斯林女性相关研究机构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件 | 第53-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