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氟康唑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成果 | 第16-1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进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氟康唑和苯羧酸多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19-64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9页 |
·配合物{[Cd(HFlu)(IPA)(H_2O)]·H_2O}_n(1)的合成 | 第19页 |
·配合物[Zn(HFlu)(IPA)]_n(2)的合成 | 第19-20页 |
·配合物[Zn(HFlu)(Hbtc)]_n(3)的合成 | 第20页 |
·配合物{[Co_2(HFlu)(dpa)_2(H_2O)_2] H_2O}_n(4)的合成 | 第20页 |
·配合物{[Zn(HFlu)(IPA)] H_2O}_n(5)的合成 | 第20页 |
·配合物{[Mn(HFlu)_2(IPA)(H_2O)] H_2O}_n(6)的合成 | 第20-21页 |
·配合物{[Zn(HFlu)_2(IPA)] 9H_2O}_n(7)的合成 | 第21页 |
·配合物{[Zn(HFlu)_2(OH-BDC)] 8H_2O}_n(8)的合成 | 第21页 |
·配合物{[Cd(HFlu)_2(OH-BDC)] 8H_2O}_n(9)的合成 | 第21-22页 |
·配合物{[Mn(HFlu)_2(OH-BDC)] 8H_2O}_n(10)的合成 | 第22页 |
·配合物{[Cd(HFlu)_2(bptc)_(0.5)] 4.5H_2O}_n(11)的合成 | 第22页 |
·配合物{[Mn(HFlu)_2(bptc)_(0.5)] 5H_2O}_n(12)的合成 | 第22-23页 |
·配合物 1–12 单晶结构 X-射线衍射的测定与解析 | 第23-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62页 |
·配合物 1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25-29页 |
·配合物 2 和 3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29-34页 |
·配合物 4-6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34-44页 |
·配合物 7 和 8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4-49页 |
·配合物 9 和 10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9-53页 |
·配合物 11 和 12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53-56页 |
·配合物 1–12 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配合物 1–6 的 XRD 分析 | 第57-58页 |
·配合物 1–6 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配合物 1-12 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59-61页 |
·配合物 1-8 的热重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三章 基于氟康唑单一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64-78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4页 |
·配合物{[Zn(HFlu)_2Cl] Cl 2H_2O}_n(13)的合成 | 第64页 |
·配合物{[Cd(HFlu)_2Cl] Cl 2H_2O}_n(14)的合成 | 第64页 |
·配合物{[Cd(HFlu)_2Cl]NO_3}_n(15)的合成 | 第64-65页 |
·配合物{[Cd(HFlu)_2(H_2O)] (SO4) (H_2O) 2(H_2O)_(0.5)}_n(16)的合成 | 第65页 |
·配合物{[Cu(HFlu)_2(H_2O)_2] (SO4) 2H_2O}_n(17)的合成 | 第65页 |
·配合物 13-17 单晶结构的测试与解析 | 第65-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6页 |
·配合物 13 和 14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67-70页 |
·配合物 15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70-71页 |
·配合物 16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71-74页 |
·配合物 17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74-75页 |
·配合物 1317 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5页 |
·配合物 13–17 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总结 | 第78-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0页 |
附录 | 第90-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