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制造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国内外关于承载系统的研究第12-14页
     ·国内外关于适配的研究第14-16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思路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的框架与创新之处第17-20页
     ·研究的框架第17-18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二章 制造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第20-34页
   ·理论基础第20-24页
     ·空间经济学理论第20-21页
     ·产业集群理论第21页
     ·协同学理论第21-24页
   ·制造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的基本概念第24-28页
     ·制造业转移第24-25页
     ·地域产业承载系统第25-28页
   ·制造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耦合及其适配性第28-34页
     ·耦合的复合系统第28-29页
     ·耦合的复合系统层次定位第29-30页
     ·适配性第30-34页
第三章 制造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测度第34-44页
   ·序参量的提取第34-36页
     ·序参量提取思路第34-35页
     ·序参量的提取第35-36页
   ·评价指标的构建第36-40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6-37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7-40页
   ·协调适配度的计算第40-44页
     ·功效函数的构建第40页
     ·权重的确定方法第40-41页
     ·协调适配度函数的构建第41-42页
     ·协调适配等级的划分第42-44页
第四章 各省市制造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的空间差异第44-58页
   ·数据的选取及权重的确定第44-45页
     ·数据的选取第44页
     ·权重的确定第44-45页
   ·协调适配度的计算及地域差异第45-47页
     ·协调适配度的计算第45-46页
     ·适配状况的地域差异第46-47页
   ·适配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对策研究第47-58页
     ·适配状况的空间差异第47-49页
     ·代表性省市适配性对策分析第49-5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本文的基本结论第58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6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区际产业梯度转移粘性问题研究
下一篇:地级市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效应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永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