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果繁殖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缩写词目录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陀螺果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分类学历史与变迁 | 第12页 |
·形态特征 | 第12-13页 |
·地理分布 | 第13-14页 |
·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生态学特性 | 第14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2 木本植物繁殖技术 | 第14-20页 |
·有性繁殖技术 | 第14-16页 |
·种子休眠的原因 | 第14-15页 |
·种子休眠的破除 | 第15-16页 |
·无性繁殖技术 | 第16-20页 |
·外源激素对生根的影响 | 第16页 |
·插条材料对生根的影响 | 第16-17页 |
·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 | 第17页 |
·安息香科植物扦插繁殖技术 | 第17-18页 |
·营养物质与生根 | 第18页 |
·酶类与生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陀螺果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 第20-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实验材料的采集 | 第20页 |
·实验材料的贮藏 | 第20-21页 |
·不同种源果实的形态观察与比较 | 第21-22页 |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 第22页 |
·种子萌发抑制物测定 | 第22-23页 |
2 播种实验 | 第23-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外果皮去留对果实开裂的影响 | 第23页 |
·低温沙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页 |
·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页 |
·培养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页 |
·播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外果皮去留对破眠的影响 | 第23-24页 |
·低温沙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页 |
·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25页 |
·培养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5-26页 |
·播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2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7-29页 |
·陀螺果种子的特性 | 第27页 |
·影响陀螺果萌发的几个因素 | 第27-28页 |
·芽后幼苗的自疏现象 | 第28页 |
·陀螺果播种后的管理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陀螺果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第29-46页 |
1 试验地概况 | 第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29页 |
·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硬枝扦插 | 第30页 |
·正交实验 | 第30页 |
·剪叶处理 | 第30页 |
·嫩枝扦插 | 第30-31页 |
·生长调节剂类型筛选 | 第30页 |
·生长调节剂浓度筛选 | 第30-31页 |
·处理时间筛选 | 第31页 |
·剪叶处理 | 第31页 |
·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31-32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硬枝扦插技术 | 第32-38页 |
·正交实验 | 第32-33页 |
·不同处理对生根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处理对不定根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处理对不定根数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处理对不定根出现时间的影响 | 第36-37页 |
·剪叶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37-38页 |
·嫩枝扦插技术 | 第38-42页 |
·不同处理对嫩枝扦插的综合影响 | 第38-39页 |
·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插生根的影响 | 第39-40页 |
·生长调节剂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处理时间对生根的影响 | 第41-42页 |
·剪叶处理对生根的影响 | 第42页 |
4.讨论 | 第42-44页 |
·生长调节剂对陀螺果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42-43页 |
·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42-43页 |
·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43页 |
·生长调节剂处理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43页 |
·剪叶处理与陀螺果扦插生根的关系 | 第43-44页 |
·硬枝和嫩枝与陀螺果扦插生根的关系 | 第44页 |
5 结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陀螺果硬枝扦插插穗生理变化与生根关系研究 | 第46-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测定方法 | 第46-48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可溶性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47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47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营养物质对陀螺果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48-50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48-49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49-50页 |
·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50页 |
·氧化酶活性对陀螺果扦插生根的影响 | 第50-5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 | 第51-52页 |
·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 | 第52-53页 |
·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营养物质与陀螺果硬枝扦插生根的关系 | 第54-55页 |
·可溶性糖与生根的关系 | 第54页 |
·可溶性蛋白与生根的关系 | 第54-55页 |
·淀粉与生根的关系 | 第55页 |
·抗氧化系统与陀螺果硬枝扦插生根的关系 | 第55-56页 |
·SOD 活性与生根的关系 | 第55页 |
·POD 活性与生根的关系 | 第55页 |
·PPO 活性与生根的关系 | 第55-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总结 | 第57-59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图版说明 | 第66-73页 |
图版Ⅰ | 第69-71页 |
图版Ⅱ | 第71-73页 |
图版Ⅲ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