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一) 病例选择 | 第10-11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0页 |
3.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4.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11页 |
(二) 一般资料 | 第11页 |
1. 样本量的计算 | 第11页 |
2. 随机方法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分组及干预 | 第11-12页 |
1. 针刺治疗组 | 第11-12页 |
2. 药物对照组 | 第12页 |
(二) 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1. 治疗前后疗效评价 | 第12页 |
2. 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 第12页 |
3. 治疗前后TCD测量数据比较 | 第12页 |
4. 受试者安全性分析 | 第12-13页 |
5. 受试者依从性分析 | 第13页 |
(三) 资料统计与分析 | 第13页 |
三、结果 | 第13-16页 |
(一) 一般情况的基线分析 | 第13页 |
(二) 临床指标观察 | 第13页 |
1. 两组疗效比较 | 第13-16页 |
2.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 第14页 |
3. 两组治疗前后TCD相关数据比较 | 第14-15页 |
4. 安全性评价 | 第15-16页 |
5. 依从性评价 | 第16页 |
四、结果分析 | 第16页 |
(一) 临床疗效观察 | 第16页 |
(二) 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估 | 第16页 |
(三) TCD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 | 第16页 |
五、讨论 | 第16-21页 |
(一) 现代医学对脑外伤后综合征发病的认识 | 第16-17页 |
(二) 脑外伤后综合征中医病机 | 第17页 |
(三) 颈椎损伤在脑外伤后综合征中的促发作用 | 第17-18页 |
1. 颈椎损伤同时伴发颅脑外伤 | 第17-18页 |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脑干和大脑边缘系统的影响 | 第18页 |
(四) 本课题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出发点 | 第18-19页 |
(五) 本课题研究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着重点 | 第19页 |
(六) 本课题针刺选穴依据的分析 | 第19-20页 |
(七) 本课题针刺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起效的可能机理 | 第20-21页 |
六、小结 | 第21-22页 |
(一)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页 |
(二)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 第21-22页 |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附图 | 第26-28页 |
附录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文献综述 | 第30-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